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藏书票:风情藏于方寸间丨早报天天见·周一南风副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陆欣楠

2024年,甲辰龙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枚以龙为主题的藏书票,画面中间是故宫九龙壁居中的正龙,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威风凛然。该藏书票一经面市,便受到了不少藏书票爱好者们的追捧。藏书票是什么?追溯历史,这个从西方国家传来的文化艺术,在国内也有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或许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国内发现的第一枚藏书票,为广西人所有。

▲故宫博物院藏书票。资料图片

国内发现的第一张藏书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藏书家们大多会在自己的书上钤上一枚印章,以表示这本书的归属。西方世界的藏书家们则会使用“藏书票”。

顾名思义,藏书票就是用于藏书的个人名票。不同于书签,它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签,既用来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也表明它的归属。藏书票也被称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从这些美誉中便可看出人们对藏书票的喜爱和重视。

从15世纪兴于欧洲至今,藏书票艺术已经发展了500多年,深入到书籍文化的精髓中。清末民初,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渐多,更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藏书票文化并且发扬光大,创作出具有中国韵味的藏书票艺术。这其中,最有名也被称为中国人自己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即“关祖章藏书票”。

早年间,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一本1910年出版的图书《京张路工摄影》集中发现了一枚藏书票。藏书票上描绘了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书房中翻箱倒箧、秉烛展卷的情景,极具中国古典神韵。在工致的画面上方,有“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

关祖章为广西苍梧人,赴美留学数载归国,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他热爱文化艺术,受西方藏书票的影响,委托他人或亲手制作了这枚藏书票供自己使用。据考证,关祖章被业内推认为是中国最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的人,中国藏书票的诞生应该最迟在1910年左右。

▲关祖章藏书票。资料图片

广西木刻藏书票创作不断

虽然这一爱好看似小众,但在文艺资源丰富的广西,熟悉、喜欢并坚持创作藏书票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这些年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蔡家祥一直坚持着藏书票的相关创作。他的作品曾荣获第十四、第十五届第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最佳藏书票奖,并将第一、三两届全国青年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的最佳殊荣纳入囊中。

▲蔡家祥的木刻藏书票作品:《侗寨欢歌》。受访者供图

蔡家祥尤为擅长创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木刻藏书票。在蔡家祥的工作室,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自己最近新创作的龙年主题藏书票《龙跃云津》。小小的票面上,腾飞的巨龙踏着祥云,昂首长吟。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一组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木刻藏书票也十分引人注目。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在饮食、服饰、民居、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而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藏书票时丰富的素材。

▲蔡家祥正在制作木刻。 受访者供图

“广西有着一批固定的、活跃的藏书票爱好者,和广州、上海等地的文化交流也很频繁。”蔡家祥告诉记者,北上广等文化发达的城市,经常会有爱好者举行藏书票的展览、沙龙,定期开展交流和推广活动,传递国内外藏书票的信息。

这些年来,蔡家祥和广西艺术学院版画系的教师们也一直致力于在广西推广藏书票文化。他们先后在区内举办了“指尖万象藏书票展”“书扉墨香——文学题材藏书票交流展”等,让广西的藏书票爱好者们得以从中窥见国内外画家个性迥异的精彩藏书票。

为书籍增添一份珍贵美感

藏书票传入中国后,无数文化名人都在这一方纸片上寄予无限深情,鲁迅、巴金、钱钟书、张爱玲、贺友直、杨绛等都是藏书票的爱好者。

如今,很多人甚至为了藏书票而去购书,一些带有作者亲签、编者钤印的藏书票更是珍贵。记者在孔夫子旧书网站上看到,一套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因为每册上面都贴有鲁迅字样的藏书票,标价可达上万元。

近年来,随着藏书票文化逐渐流行起来,出版社也会定期发行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藏书票。比如,一套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呐喊》丰子恺绘图注本,其中200本特别搭配了藏书票的限量特装本。特装本在扉页上附赠了一枚藏书票,印的是丰子恺创作的《孔乙己》,用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制作而成。这些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像与文字相辉映的藏书票,大受收藏人欢迎。

南宁市民乐小姐是一名藏书票爱好者,喜欢读书的她热衷于收藏带有藏书票、书签和作者钤印的书籍。“典藏版书籍,单是藏书票就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乐小姐告诉记者,最近随着电视剧《繁花》的大火,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宇澄《繁花》典藏版也备受关注。该版本书里藏有的茅奖颁奖词书签、金宇澄“藏书印”藏书票,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溢价好几百元,一书难求。

由此可见,藏书票以小幅版画形式贴在书籍扉页上,风雅藏于方寸之间,既是藏书、爱书的证明,也为书籍增添了一份珍贵和美感。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