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笛声是处丨早报天天见·周一南风副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寒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那是笛声悠远。

一根竹就可以制成笛子,竹子在乡野生长,笛声伴随着天然的原野气息。我在青少年时期,十分喜欢听笛声。乡野的春天,一夜春雨细无声,早晨,雨后初晴,朝阳打着金伞,从东边的山巅之上喷薄而来,催快着春天的步伐,山色如洗,原野如染。在薄雾轻纱中飘渺着牧童的笛声,是那么动听,是那么悠扬。笛声挂着晶莹的露珠,噙着欢愉与忧郁,向四处飘散着,飘向潺潺溪流,载着少年的我的许许多多的期期艾艾在溪流中蜿蜒。

笛子是一个乡村孩子最容易得到的乐器。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想得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是很难的。笛子则不然。自己砍来一根生长时间长,竹节长的小竹子,把它晾干,便可以动手制作笛子。在竹子上划一条直线,画出8个圆孔的距离,用磨得锋利的小刀在竹子上挖出圆孔,用嘴吹的圆孔稍大一些,发声的圆孔次之。笛子做成后,砍一根老竹子,从中间破开,将竹衣取出,将它粘贴在发声的圆孔上,笛子便可以吹奏了。我跟村里的牧童学吹笛子,从“哆”“来”“咪”“发”学起,慢慢地学吹《东方红》等简单的曲子。学吹笛子给少年的我带来许多欢愉。放学回到家,不用做作业不用做家务时,就吹笛子,有时看书看累了,也会拿起笛子来吹。笛声在和风细雨的时节,带着桃花带着李花走进春天,带着憧憬带着向往走向夏天。

读中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来自江西的化学老师能吹得一手好笛子。春天里,在那月光轻柔如水,夜风习习似抚,相思柳婆娑摇曳的夜晚,听化学老师吹奏笛子,笛声和着虫蛩的知知鸣音在校园里飘荡。我和几名喜欢吹笛子的同学央求化学老师教我们吹笛子。化学老师写信到贵州玉屏箫笛工艺厂,帮我们邮购了竹笛。这种工艺厂制作的笛子音质比自己手工制作的笛子好多了,吹奏起来声音圆润悠扬。化学老师教我们吹奏《苏武牧羊》,也许是出于他思乡的心绪,也许是出于他教学上崇尚民族气节。老师和学生吹奏的笛声从校园的芳草地中飘出,飞扬着芬芳,从校园的树林中飘出,飘动着梦幻。

在青年时期,我带着那把心爱的短笛走了许多地方。在广西边境板八地区的山野里,每当夜幕降临,悠扬的笛声便响起,一曲《打靶归来》乐曲在树林、草丛、河流上空飘过,笛声吹开了花朵,笛声带着家乡的月光走来,山影和树影融进笛声里。“连营画角”,笛声悠远。

在海南岛的崖城,我曾聆听历史的笛声。“崖州何有水连空,人在浪花中。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南宋初期,词人胡铨因与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反对宋金两国的绍兴和议,上书宋高宗请斩秦桧,得罪了权奸秦桧,被贬吉阳军崖州(今海南三亚),流寓在崖城水南村的盛得堂。他带着家乡的竹笛,走千山,渡海峡,在流放的寓所里,横管而立,以笛子发一声旷古的长鸣,以他自己笛声的凄清与激越,直抵岁月之涯。历史的笛声飘飘渺渺,仿佛飘落在天涯海角的浪花中。

在海南岛的胶林里,我曾经听文艺宣传队的一名乐手吹奏《胶林晨曲》。春天清晨的胶林,白色暮霭轻笼大地,雾霭洁白如羽纱,纯净如玉石,远远近近,薄薄的一层,依偎在碧绿的胶林、碧绿的草地、粉红色的太阳花和潺潺的溪流上。“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百鸟鸣唱,在薄雾轻胧的胶林中,清脆的笛声响起,飘渺如仙乐,真乃天籁之声。笛声奏出大自然之美,笛声歌颂橡胶工人的辛勤劳动,使人在返璞归真之中崇尚劳动,崇尚春天。

笛声飘渺,飘过树林飘过围墙,飘落在当年苏东坡先生被贬谪海南儋耳时的东坡书院。在笛声飘渺中,我默读起苏东坡先生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东坡先生不在了,可是他住过的书院还在,他的词作还在,他笔下的春天还在。不必惊讶,在春天里依稀听到的是那悠远的笛声。

笛声是一种耐听的音乐,笛声是一种欢乐的音乐,笛声是一种回忆的音乐,笛声更是赞美春天的音乐。笛声余音袅袅,在笛子吹响的地方,四处有抛掷的音符,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自是春归人拾梦”。(吴敏朝)

编辑 丁春霞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