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点赞!桂林这个木匠4岁失明,却靠手艺养活了自己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游拥军

4月初,当记者来到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中禄瑶寨的潘锦辉家时,他正在屋内取木料,刨平、钻孔、组装、抛光打磨……一切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若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动作熟练的木匠竟是一名盲人。他今年52岁,因4岁时的一场大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陷入了漫长的黑暗。

▲潘锦辉正在编谷焙。本文图文均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匠有多难?圈子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潘锦辉编织的每一步,他都很用心。

“其实最开始,我学的是竹编,那时候每逢村寨里有篾匠来,我就会默默出现在他身边,用手触摸那些半成品和成品竹制品,感受他们的形状、长短甚至技法……”潘锦辉说。

没有师傅教,只能自己悟。一次不行,就反复多次去尝试。在潘锦辉的心里,他想默默学会一样技艺,让自己可以不依赖父母生存下去。

▲潘锦辉在破篾子。

学会了竹编技艺,潘锦辉又开始琢磨起了木工技艺。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木匠,28岁那年,他缠着父亲开始学起了木工,日复一日的试错,年复一年的琢磨,他终于做出了凳子、木桶、甑子等物件。

那时候寨子里或者隔壁寨子有需要装修木房的,想要做些木桶甑子的,都喜欢叫他,不仅是因为他收费便宜,更是因为他做出来的东西扎实耐用。

“十几年前,我用这些年做木工篾工赚的钱,加上一些父母遗留下来的,叫寨子里的兄弟姐妹们帮架起了现在这座木楼,这里面除了当初的架构以及铺瓦这些工序,其他的所有装修都是我自己依靠木工技艺装起来的,花了我好几年。”说起自己现在的这栋木楼,潘锦辉一脸的骄傲。也就是在那时,他接触到了现代的木工工具,他的工具箱里又多了电钻、电刨、电砂机……

▲潘锦辉在收拾自己的工具箱。

如今的潘锦辉靠着帮村民们打箩筐、做背篓、造蜂桶等自食其力。“我现在正在帮别人做谷焙(一种当地用于焙干谷子的工具),别人拿竹子给我,我一般编4天左右,会收200元手工费,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做六七个,少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有六七百元的收入,而且生病又有国家管(五保户),完全能够养活自己。”潘锦辉说。

▲每天早晨,潘锦辉都会给自己生一塘熊熊燃烧的火。

记者手记: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未知的牌局,那潘锦辉抓到的绝对是一副烂牌,在过去的48年里,潘锦辉从绚丽多彩的世界陷入黑暗中,但他却不怨天尤人,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像每天早晨他起床做的第一件事一样,用手中的火机给自己生了一塘熊熊燃烧的火。在残缺的生活面前,他踏踏实实用行动搀扶起自己的人生。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唐海波 黄韵伊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