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在义乌,寻找“真理的味道”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从沪昆高速公路义乌段的“望道互通”出口驶离,驱车沿着山脚公路蜿蜒而上,便来到分水塘村。村里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一个年轻人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儿子应声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

这位把墨汁当红糖吃掉的人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作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该书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初版1000册一销而光。从此,这本小册子在中国不断传播,影响了一批为寻找中国未来而奔走的中国共产党人。

分水塘村一度鲜为人知,但其所属地义乌,如今以小商品之都闻名于世。近年来,当地对陈望道故居进行了整体修缮,并还原了陈望道在柴屋译书的场景。2018年以来,依托红色资源,义乌在当地打造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道路——“望道信仰线”,作为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

53岁的村民陈华仙从2011年开始,就在陈望道故居担任管理员。前些年偶有游客来访,她便承担起了义务讲解工作。

如今,讲解过程中游客提出的问题,陈华仙都能对答如流。她翻开角落的留言簿对记者说:“这些年来瞻仰陈望道故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单位都来这里上党课。”

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陈仕杰告诉记者,就这么一个小山村,如今村中一半多的村民成了生意人。

百年前,在义乌闭塞的小山村里,一位满怀救国理想的年轻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引进了中国。而现今,并行于“望道信仰线”行驶的中欧班列(义乌),也让分水塘这个小山村与全世界的联系再度变得紧密。

2014年11月18日,中欧班列(义乌)——“义新欧”从义乌西站始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条全长1.3万公里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打开了义乌和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

时光走过百年,重读陈望道的翻译,让今天的我们更真切体会到:马克思是对的,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意大利的饼干、捷克的水晶杯、土耳其的花生油、巴基斯坦的毛巾……“义新欧”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位于分水塘村核心区的古街上,占地约100平方米,村民和游客在这里可直接“海淘”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源头货。(据新华社杭州1月22日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