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一个暖和的春日,容县县底镇冠堂村还沉浸在春节浓浓的年味里。当天,被列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就迎来了三三两两结伴而至的游客,随着参观的进程,讲解员有声有色地将他们带进一段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
容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的城市,该县县底镇冠堂村是革命老区,从1926年起,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内第一次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容县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之一,革命先辈们在这里谱写了革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老区的冠堂强立小学是农民运动先驱广西省农民部部长、广西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陈协五于1918年创办的,曾是1926年招中区农民协会活动的地点,是上级中共领导特派员以及全区农民骨干汇集的地方。
“农民在这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成立3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同封建地主、土豪劣绅斗争,这一场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震慑了敌人,农民开始当家做主人。”容县县委党史办主任陈德勇说,1927年冬,中共容县临时委员会作为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在这里成立,在这块热血的土地上,留下了陈孟武、林培斌、宁培瑛、何仲泽、潘异凡等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
“当时临时县委根据事先部署,组织了容县都结、冠堂等地的农民自卫军,支援了平南新隆劳五暴动,在新隆反围剿这场战斗中,劳五区农民自卫军战斗了三天两夜。”陈德勇介绍,战斗中,农会和农军领导人李修其等23人英勇牺牲,宁培瑛、陈平、陈孟武等20多人在突围转移中被捕先后英勇就义。
在县底镇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记者看到,里面陈列着当年革命老前辈办公用的办公桌、椅以及招中区农民协会使用的公文柜等一批文物;有农民运动先驱陈协五和革命烈士宁培瑛、潘异凡等珍贵照片34幅,有老区历史简介及历年大事记载,共20多万字,内容丰富,有深远的历史教育意义。
“通过这些史料和物品,让后人知道,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才换来今天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容县县底镇冠堂中心小学老师、讲解员陈清说,县底镇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是玉林市一座全面展示桂东南光荣革命历史的展馆,也是玉林市进行青少年革命传统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
据介绍,开馆以来,北京、广州、贵州、南宁等地的各界人士纷纷到基地,通过看展览、忆党史、重温入党誓词、上党课、过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截至目前,县底镇冠堂村革命老区已接待全国各地各级党性教育学员1020多批次、3.4万多人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