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女大学生贷款创业,“借新还旧”背上10万元债务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去年,广西某高校的学生小韦贷款5000元,加盟了微商。但由于生意不理想,小韦的生活费仍不足以还贷,只好不断“借新还旧”。半年时间里,小韦向40多个平台贷款近10万元。贷款还不上,小韦遭遇短信恐吓等暴力催债,只好暂时休学、并更换了手机号码。

小韦想通过她的经历提醒大学生们,千万不要因诱惑和攀比陷入“校园贷”,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起因

看到微商赚钱,她贷款5000元加盟

“我认为这些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近日,小韦在向记者讲述她这一年的经历时充满了懊悔。

小韦是来宾人,今年19岁,是家中独生女。2014年,小韦考上广西某高校,读3年中专加2年大专,明年毕业。

去年6月初,小韦在微信朋友圈看见有人做微商,卖化妆品和减肥产品,好像很赚钱。小韦花400元购买产品“试水”。团队上线告诉她,只要买5000元的货品,就能到武汉免费上培训课,上培训课对提高业绩很有帮助。

经不起鼓动,小韦想到了贷款。她在一个叫××普惠的平台上成功贷款5000元,分15期归还,每月还几百元本金加利息。“我当时每月的生活费有1000多元,还能承担。”小韦说,贷款成功后,她马上购买了5000元的货品。然而,她的生意并不理想。

去年11月,为了能去武汉上培训课,小韦又两次到××普惠借款2500元。此时,小韦每月的生活费已不够还贷。她在学校洗手间看到一个叫分期×的贷款小广告,于是,她又在分期乐上贷款,用来归还在××普惠上的贷款。

深陷

在40多个平台“借新还旧”,借钱成数字游戏

去年年底,微商团队要去澳门开年会,小韦觉得不能错过。她再次在“分期×”上贷款,用来开年会和还之前的贷款。到了2018年,小韦只能靠“借新还旧”维持生活。

今年2月,小韦又在“你我×”平台成功借到1000元。这笔借款缓解了小韦的还贷之急,但每月需要归还的贷款和利息也越积越多。

今年3月,小韦通过一名自称“天哥”的男子,在多个平台贷款,每笔贷款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扣去中介费、咨询费等费用,到手的金额只有七成到八成。

此后的3个多月里,小韦通过这种拆东补西的方式,向“现金××”、“×投”、“×白条”等40多家平台借款累计达到近10万元。

“那时候,我感觉借款就像数字游戏。我从来没担心会还不上,因为不断有人介绍去新的平台借款。”小韦说,直到今年5月底,她被一平台专员骗走5000元现金,才开始清醒,并选择了报警。而她只敢告诉民警被骗钱,不敢说出陷入“校园贷”的真相。

反思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理财观,花钱要有度

小韦还不上贷款,被追债人频频电话、短信骚扰。为躲避骚扰,今年6月,小韦选择了休学在家,并更换了手机号码。在小韦提供的一份借款清单上,记者看到,小韦总共向40多家平台借款本金近10万元,而除去手续费等,实际到手的借款大约六七万元。至于利息,已经还了多少钱,还差多少没还,小韦自己也不清楚。

小韦父母平时很溺爱她,几乎是有求必应。小韦的母亲刘女士认为,是他们平时疏忽了对小韦的教育。

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一认为,陷入校园贷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家庭教育。家长从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就应该要开始对孩子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孩子如何理财。

小韦说,她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学生,不要因为一些诱惑与攀比,陷入“校园贷”,花钱要有一个度,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王斯 何学俏

值班编辑丨陈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