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早春3月,绝大部分的水果树枝头已开花,而沃柑树上仍硕果累累,补足了这个季节的新鲜水果供应。在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的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里,串串沃柑被晒得通红,这里有柑橘及其他水果新品种100多个。该中心还在不断开展种植技术试验示范,推进“三平台三中心”建设。
2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从大门抵达实验楼的途中,各种水果品种尽收眼底,柑桔类、荔枝龙眼类、芒果、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番荔枝等,俨然一个水果大观园。
▲正在建设中的中心二期。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摄
据悉,近年自治区水果站从中国柑桔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福建果树所、广东果树所、绿康、陶然等机构引进柑橘、龙眼、火龙果、枇杷等水果,展示中心各类水果品种已达到150个左右。在这里,技术人员结合气象观测,观察记录新品种物候期,开展品种评价。
"稍微高一点,雨水可以往行间流,避免冲走肥料。"当天,华中农业大学的刘永忠教授正在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自治区水果站站长梁声记表示,“三平台三中心”是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的建设定位,包括水果新品种展示平台、水果新技术示范平台、水果新装备展示平台、水果大数据中心、果业人才培训中心和果业科技交流中心。
▲刘永忠教授正在进行技术指导。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摄
针对生产实际问题,今年该中心开展沃柑修剪、控梢保果、生草栽培、植保飞防、撑果方式等10余项技术试验示范。除了传统的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以外,该中心还与广西水果创新团队专家合作,拍摄技术小视频,利用互联网推广新技术。建立了“抖音+头条+公众号”为一体的宣传矩阵,在网上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已发布技术视频80余条。
农业发展的方向必然是规模化种植,各种新装备是每个基地的“法宝”,在这里,水果采后处理生产线、植保无人机、静电喷药机及智能气象站、土壤水分记录仪、土壤养分速测仪、土壤原位PH速测仪、手持式农药残留测定仪等先进装备集中展示。
▲市民正在沃柑地里摘水果。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摄
据悉,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还开展水果新品种区试研究,在全区建立了12个新品种区域基地,区试品种多样化、特色化,种植的水果品种已有96个,树种包括:柑桔类、荔枝龙眼类、李、柿子、番荔枝、梨等品类。气象站及智能监测监控系统全部建设完成,每个基地落实了一名专职管理观测记录人员,各项观测评价记录有序开展,项目受到专家与地方水果部门好评。
通过水果新品种区试基地建设,观测记录水果新品种在不同气候区域生长表现,为广西水果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发展,同时为广西果业发展储备品种资源,促进广西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规划总面积732亩,一期420亩已基本建成,二期312亩正在规划建设,是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广西)区试评价基地。中心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搭建“四个平台”,即果树新品种选育推广合作平台、人才共育共培平台、技术服务合作平台、学生就业发展平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