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邓振福
“现在的农村好漂亮呀,我有机会都想住在村里。”吴女士说。
近日,桂林市永福县许多游客在城郊的文明塔游玩后,纷纷来到河对岸的坪岭村马路屯打卡拍照,吴女士和她的姐妹们就是其中之一。坪岭村马路屯的变化,是永福县推进“三清三拆”,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的一个缩影。新年伊始,永福县5个乡镇75个村屯有序推进风貌改造和“三清三拆+”工作,全面吹响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冲锋号。
▲永福镇马路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本文图片均为王艳 夏冯斌 摄
村民贡献自留地,村屯旧貌换新颜
据坪岭村副主任、该屯村民唐斌介绍,自去年年底得知“两高三道”沿线村庄要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后,屯里的群众就卯足了一股劲,说干就干。
▲永福县永福镇马路屯。
为了扩建池塘和小广场,党员唐斌无偿贡献出了自家土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10多户党员和群众也无私献出自留地。群众积极参与,占地6亩多的游客服务中心,仅用20多天就完成了地上附着物的清理。截止目前,马路屯拆除乱搭乱建23处,清理垃圾40多处、池塘沟渠800米,新铺沥青屯内路4800多平方米,新建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14个,立面改造房屋40户,完成坡屋顶改造20户,已基本完成了“三清三拆”,村屯旧貌换新颜。
▲永福县永福镇马路屯。
宣传走在前,抓紧抓牢思想认识
据了解,永福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以农民为主体,县里成立指导组、乡镇组建工作队、村委和村民组成工作组,以各屯大队为最小宣传单元,村两委成员充当“红娘”角色,牵起村民与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间的“良缘”,对75个村屯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三清三拆”新高潮。
▲永福镇曾村人居环境改善后建起的小广场和村民议事厅。
宅基地规划、农房管控持续完善
通过土地置换、集体补偿等方式整理出成片的公共土地,将预留土地收归村集体进行统筹管理使用,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对后续需要建房群众的宅基地统一分配、统一审批。
实行县、乡、村、屯四级农房管控机制,成立县、乡农房管控办公室,乡镇由人大主席牵头负责,村委支书负总责,村屯设立农房管控信息员,使整个村屯风貌管控形成长效管控机制。
▲永福镇马路屯保存完好的大樟树。
以永福县苏桥镇交龙示范村屯为试点,通过宅基地统筹规划管理、农房分片到户地管控,“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房屋改得好,村庄环境整治得好,风貌管控得好,苏桥镇真正做到把风貌改造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红利还于百姓,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为农村带来商机,促进农村农业形成良好发展循环,形成持续发展的红利。
风貌提升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永福县在桂林市“四有”“四重”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自己特有的田园综合体元素、福寿文化元素融入到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去,形成了“福寿之乡”的独特元素。
广福乡龙溪村在“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的基础上,对龙溪村周边村屯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山、水、田、园、路、房得到了整体改善,优质柑桔和山地经济林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日益完善。
▲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风貌。
项目、筹资不落下,倒排工期践实效
永福县充分利用本地建筑公司本地工匠“熟门熟路”的优势,采用EPC模式进行招投标,将本地建筑公司与大型企业相结合施工,创新合作,争取和依靠大型企业雄厚资金实力补缺乡村风貌改造资金缺口。
在上级拨付资金的基础上,永福县计划通过土地整治整体打包争取融资约2亿元,并发力做好土地文章,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工作进度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不足。
▲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风貌改造提升一角。
据了解,自治区下达和桂林市精品线路相关的27个村屯计划在3月底全面完成,除此之外的48个村屯将在3月底前完成50%,所有村屯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
▲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改造后的民房外观。
据悉,永福县将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立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大民生格局,继续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环境,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