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高品质才有高价值——灵山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月1日,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8部门联合发文,灵山县被确定为广西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成为我区首批10个试点区之一。

初春季节,灵山这个闻名全国的农业生产大县仿佛一座直播城,“巧妇九妹”“七七姑娘”“三好”等各路直播队伍,争相通过网络直播,叫卖沃柑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春节前后是网友下单高潮期,水果大小、甜度不同,价格就不同,今年1—2月销售额就达1200多万元。”“巧妇九妹”甘有琴说。

品质决定价值,这是不变的市场法则。农业的标准化,是由传统以人的经验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科技手段支撑和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质量和效益。”灵山县委书记曾智说,通过标准化生产,使特色产业整体增加近20%,荔枝产业年总收入从12亿多元增长至15亿元,产业增收明显。

灵山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素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水果种植面积达89万亩,产量达88万吨,年产值近45亿元。荔枝、沃柑、皇帝柑等已成为当地的大宗农产品。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走向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作为荔枝生产大县,灵山目前年产值15亿多元。为做强这一产业,该县加大示范点的投入,出台一系列奖励、激励措施,加大农业科技普及力度,并对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流程、品种引用、物流过程等,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流程。

“推动标准化生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仅龙武农场的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带就种有2万多亩连片的荔枝园。”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海舟介绍说,该农场的三月红、妃子笑、桂味、香荔、糯米糍等荔枝品种,实行分区连片管理,各品种的施肥、修剪、控梢、除虫等都按操作要求进行管护。

灵山县水果中心主任秦扬开介绍,针对老旧低产的果园品质效益较低的问题,县政府出台名优产品改造和扶持办法,对种植优质水果每亩给予800—1000元扶持,创品牌或改种、新种的各类主体,还可以获得另外的奖励。去年,该县从财政中拨出100万元,支持34家经营主体完成绿色食品和标准化认证,面积超过25万亩。

标准化生产、科学技术的普及是重要的支撑。2020年灵山县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在龙武农场开展光驱避完全替代杀虫剂防治荔枝蒂蛀虫试验,项目光驱避处理区蛀果率为零。这一技术的应用,免除了农药费用和人工施药成本,还促进生态品牌建设。目前,该技术已推广2万多亩,今年将向全县推广。

在推行标准化生产中,灵山县通过科学育种试验,相继引进了无核荔、草莓荔、贵妃红等25个新品种进行标准化连片种植,增加了迟熟荔枝的花色品种,延长了荔枝上市供应时间近一个月,提升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和鼓励政策,促进生产要素逐步向标准化农业集中。在灵山,记者看到,一个个私营果场正脱胎换骨、提质升级:平南镇果场场主苏星权将原有70多亩的老果园扩大到300多亩,全面实现水肥一体化;龙武兴德果场将原来低产的200亩“三月红”荔枝改种“妃子笑”,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陆屋的新营果场引进无核荔枝120多亩,果质优良,线上线下销售情况良好……以个体果场、合作社、农庭农场等为载体的标准化果场遍布全县。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增育的家庭种植业,通过要素的有效整合,不断推动标准化生产,让这些分散的产业融入到大产业中发展壮大,释放更大的活力。”县农业局局长何宗东说。

灵山作为我区重要的茶叶产区,2020年全县茶叶面积7.14万亩灵山绿茶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灵山县政府以建设“精品茶园”为载体,推动茶产业标准化生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灵山县建立荔枝、茶叶、柑橘等示范基地135个,辐射带动6000多户2.3万多人实现稳定增收。

目前,灵山县已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大网络,拥有电商企业5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1万多人,2020年全县电商累计交易额约34亿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动更直接。”立志于建立荔枝供应链经营的灵山县千年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善松,是灵山的荔枝销售大户,年销售荔枝达250万公斤。他说,通过电商销售,成本低,见钱快,价格同比高30%—40%,大大提高了种植者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