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守崇高信仰,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信仰调动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觉性,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也是影响人的选择、支配人的行为的精神力量。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把握发展方向和客观规律、确立科学奋斗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开拓进取,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最根本的原因是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斗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具体反映。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可能一片坦途,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防止理想信念的滑坡、精神上缺“钙”,必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端正价值追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了人民而奋斗、依靠人民而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紧密团结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段段历史伟业,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水乳交融的动人篇章。
“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是烽火连天的抗争岁月,还是安定祥和的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管风云变幻、风吹浪打,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永不懈怠昂扬向上的前进姿态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乘风破浪的“复兴号”巨轮,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艰苦奋斗、英勇向前,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时代赞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天辟地、英勇抗争、排除万难、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为全面且生动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立身立业的根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标志,也是党领导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面临许多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党员干部要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时刻保持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干事创业劲头,在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创造崭新业绩、开创美好未来。
(陈锦均,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