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他不励志谁励志?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取木料、刨平、钻孔、组装、抛光打磨……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个身影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约1个小时后,他拍拍身上的木屑,一张漂亮的木凳崭新出炉。

若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动作熟练的木匠,竟是一名盲人。

他叫卢祥宁,家在广西隆安县那桐镇那桐社区定农屯,1963年出生,3岁时因病致盲,已在黑暗中度过了55年。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生活中处处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与困难,但卢祥宁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他自立自强,对生活充满热情。

“虽然看不见,但生活总要继续,所以从十几岁起,我就开始编织竹笼,还学会了配钥匙,后来逐渐喜欢上木匠这行。”

卢祥宁编织农村常用的鸡笼也是一把好手,“那时候每逢上街,我就会在家具店铺用手触摸,感受床、椅子等家具的形状、长短,心里有数后回到家就摸索着制作。没有师傅教,我就自己去悟,一次不行,就反复多次去尝试。”

做木匠既是兴趣也是为了谋生,通过不断勤学苦练和用心摸索,卢祥宁的手艺愈发熟练。他从不偷工减料,做出的家具结实耐用,便渐渐有了好口碑。附近村镇的乡亲纷纷前来找他定做家具,很多人都夸他做出来的东西,比流水线生产的还好。

作为盲人,尽管工作时小心翼翼卢祥宁也没少受伤,尽管曾多次受挫,他也从不抱怨命运残酷。

▲妻子周玉明帮卢祥宁清理旧伤口

在卢祥宁家的一角堆满了各种木料,台锯、电钻等木工工具齐全,“本地常见的松树、樟树等,我用手触摸纹路和感受重量,就知道是什么木料,别人蒙不了我。”

相比正常人,卢祥宁需要付出更多,但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用手艺养活了自己和家人,“因为老公有这个手艺,家里添置家具基本没花什么钱。”妻子周玉明说

“他不等不靠,拼出了一片天地,村民都很佩服他。”那桐社区干部卢辉忠说。

“他奋发向上,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身上的那股正能量令人感动。”同村村民卢平源提起卢祥宁,语气里满是敬佩。

生活苦不苦,关键看心态。55年光阴,约20000个日夜,别人无法确切地知道卢祥宁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但他的心中,一定有一束光。

卢祥宁说不出豪言壮语,只是平淡地表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创造,这种感觉很踏实。


编辑 褚瑞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