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近日,国内某知名搜题App被爆出存在侵权行为,关于搜题软件的话题引发关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南宁的中学生都有在网上搜题找答案的经历。它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是利还是弊?对于这些教辅神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思考:拍照搜题是教做作业还是帮抄答案
家长罗女士起初是支持孩子使用搜题软件的,可后来她发现,孩子似乎形成了依赖,每次遇到稍难点的题目,就忍不住想用手机搜,查到答案后则是直接抄,自己不思考了。“我有点担心,感觉不是在教做作业,而是在帮抄答案。”罗女士说。
▲手机拍题目上传,答案解析很快就出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罗女士有类似担忧的家长不少,他们一方面在感叹搜题软件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担心孩子会因此形成依赖,懒于动脑。
不过,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排斥搜题软件。廖女士的儿子是个全6A+的学霸,他就经常使用搜题软件,带来的学习效果也挺好。“儿子一般会先自己解题,实在不会了再去求助搜题软件,获得答案后他还会反过来自己求证。”在廖女士看来,搜题软件是能很好辅助学习的,孩子从中不时能收获一些新的解题思路。
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潘承利认为,搜题App对学生有利有弊,应一分为二看待。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如果自己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再使用搜题软件来查,确实能起到辅助作用,还能意外获得一些更好的解题技巧,对拓宽知识视野是有帮助的;但对学习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来说,长期使用这种App,靠软件应付学习,则是一种隐患。这部分学生一旦形依赖,就不会自主独立思考了,对学习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潘承利建议,学生应理性使用搜题软件,尽可能发挥这个平台的长处,避免消极影响。
建议:分清学习主次,规定使用软件时间段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柳谦表示,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网络搜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及时给与学生有效解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育公平。从学生的成长来说,当下的班级授课中,教师难以照顾到全部学生,学得快的学生可通过软件解决疑难,进度中等或较慢的学生可借此赶上学习进度。但也要注意搜题App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影响老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查漏补缺等。
柳谦建议,家长应让孩子分清主次,学习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做题只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当遇到难题时,应自己先想办法解答或询问老师同学,实在不会了再求助网络。而搜题后也不要一味抄答案,要自己思考解题的脉络,想清楚了再自主写出来,下次再碰到类似题目时就不需要再搜索答案了。
柳谦还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使用软件的时间段,碰到难题不可以马上去搜,只能在某个时间搜题。这样可避免孩子频繁打开手机,避免自制力差的学生受到手机上其他信息诱惑,出现“拍题一分钟,玩手机两小时”的状况。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