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青山埋忠骨,红石记英魂——寻访武宣“红石滩之战”背后的故事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胡铁军 蒙进煌

88岁的老兵韦世佐,仍清晰记得大哥韦世光被背回来时,手里还紧紧抓着枪的情形。掐指一算,那已是76年前的事了。

1945年1月25日,日军300多人从武宣县城沿黔江乘船而下。武宣人民在中共武宣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组成抗日义勇队,在红石滩给侵略军以沉重一击。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刘绍卫讲述说,义勇队战术得当,以寡击众,击毙敌军上百人,义勇队员韦世光、黎金生、蓝砚田不幸牺牲。

红石滩伏击战,是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杰作,长期以来鲜为人知。3月17日、18日,记者来到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寻访前辈和先烈足迹。这里青山环绕,松柏茂盛。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子,涌现出“一门三杰”的韦天强(原名韦世刚)家族,家族中10余人参加革命,3人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3月17日,东乡镇平岭村民委上平岭村,韦世佐老人(右二)讲起当年的烽火岁月。 陈冬梅/摄

韦世佐老人年虽耄耋,却口齿清晰。他向记者讲述起那段峥嵘岁月——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在广西境内,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史料记载,武宣县在日军占领不到一年内,被无辜杀害的群众就有2405人。日军的暴行,激起群众的熊熊怒火。

在共产党员陈文渊的发动组织下,东乡成立抗日义勇队。当地群众捐钱捐粮。义勇队有100多人,平时分散,有事集合,灵活机动。

1945年1月,义勇队得到情报,日军出动300多人,于1月25日从武宣县城乘5艘驳船,由12只橡皮艇护航,顺江而下往桂平县。义勇队决定在地形险要的红石滩设伏。这里是大藤峡最窄处,江岸陡峭,水流湍急,冬季江面宽度不到300米,完全在步枪射程内。义勇队还和江对岸的桂平抗日群众取得联系,由其防守江之南岸。

此一战,武器简陋的义勇队,将日军围困在狭窄区域。战斗持续至深夜,日军残部才得以逃脱。据当时的报纸记载,这股日军逃至桂平埋尸124具;在武宣境的黄草岭又埋尸30余具。其中,在一具指挥官模样的尸首衣袋里,有若干名片上书“宪兵队长向井立夫”。

现在的红石滩,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已经淹没于江底。记者站在岸边举目四望,青山巍巍,黔水悠悠,仍可管窥当年险峻之貌。

在下江村,村民偶有打捞出机关枪和刺刀,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战斗,平静的黔江曾经弥漫过迎头痛击敌寇的硝烟。

如今,参加红石滩伏击战的战士,多已不在人世,但他们不屈于外敌、以弱击强的故事,仍令人心潮澎湃。

“怕什么,敢犯我们河山,打!”韦世佐回忆往事,神情激昂。

在这个抗击日寇的故事里,一个镜头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在那个临近春节的早晨,30岁的韦世光拿着枪出门了,头也不回。天黑了,韦世佐和爸爸把韦世光背回来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手里仍紧攥着枪。

7个月后,日本战败投降。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