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正是人们最困乏的时候,然而工地上砸东西、卸钢管等各种噪音简直让人抓狂。深夜睡眠时间,到底谁在违法施工?3月28日南宁市电视问政上,龙光君御华府翰林工地被曝光深夜施工扰民,并屡禁不止。3月29日晚,记者跟随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突袭各大在建工地,发现了2处正在施工的工地,其中有一处并没有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须夜间施工的工地,要在工地门口粘贴《关于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申请的批复》。本文图片、视频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一工地3个月内被投诉70多次
当天晚上10点,执法人员直奔位于龙光君御华府翰林工地上,该工地正在清洗,施工已然结束。3月28日晚上,该工地被南宁市电视问政曝光,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是挖掘机、水泥搅拌车、浇灌设备、运输车辆同时上阵施工扰民。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1-3月份期间,龙光君御华府翰林工地被投诉噪声污染次数达到70多次;其中,从3月5日起,该工地共办理了9次夜间施工许可证,属于环境执法部门的重点巡查对象。
▲29日晚10时,执法人员来到长湖路一处市民投诉较多的工地,监督工地准时熄灯停工。
令人注意的是,龙光君御华府翰林工地曾分别在1月和3月,被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立案查处,并处以1万和2万元的罚款,目前案件仍在调查中。该公司现场工程师曹健告诉记者,由于工地地处居民区周边,材料运输上有困难,大车出入时容易产生噪声;而此前由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程,该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直至深夜,也难免发生声响。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黄海保介绍,为了减少交通隐患和噪声污染,南宁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各有关部门指导该工地在厢竹大道辅路开了一个道口,允许工地的车辆从那里出入。曹健表示,由于客观原因,该道口预计要2个月后才能启用,但他承诺,将会合理安排时间依法施工,及时跟周边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9日晚10时,执法人员来到长湖路一处市民投诉较多的工地,监督工地准时熄灯停工。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遏制南宁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扰民行为,2021年1月4日至1月31日,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工作方案,将南面民族大道,东面枫林路,西面厢竹大道,北面长虹路围合区域,作为南宁市建筑施工噪声扰民联动执法试点区域,开展建筑施工噪声联合执法工作。主要是督促施工单位合法安排施工计划,减少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频次,严厉打击无建筑施工许可证、无夜间施工许可证、无渣土运输证、不按规定线路时间运输渣土等违法违规施工行为。2021年1月,该区域的的投诉量同比2020年12月减少了30.6%。
窗户边上的工地10点仍在施工
晚上10时35分,执法人员来到凤翔路农贸市场工地,挖掘机正在进行土方作业,泥头车压过工地时发出“轰隆隆”的巨响,而工地旁边不到20米处就是香格里拉花园;此外,工地对面及周边还有多个小区,属于居住密集区,在这样的噪声环境下,想入睡基本上很难。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工人停止施工作业。
▲执法人员突袭凤翔路一处在建工地,发现其并没有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我们刚开始施工。”工地上,几个人正围着桌子聊天,却无法出示夜间施工许可证。当记者问起打算几点结束施工时,他们表示:“正准备结束呢。”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四大队科员许海锡表示,之前也多次巡查该工地,都没有发现有施工情况。对于首次发现违法施工,按照相关条例,执法人员仅限于对其进行停工整改,若再发现将立案查处。
▲执法人员突袭凤翔路一处在建工地,发现其并没有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随后,执法小组继续巡查两个投诉比较集中的在建工地,其中一个工地灯光熄灭,没有发现施工痕迹;翠竹路小学的工地由于办理了夜间施工许可证,晚上11时仍在施工,现场施工音量显示为52分贝左右,执法人员要求采取相关降噪措施,合理控制施工现场分贝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