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3月31日,在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株资源冷杉幼苗被移植到“祖籍地”。这是我国发现资源冷杉以来,首次实现野外回归种植,对壮大资源冷杉种群数量,研究北半球植物区系发展演变、生物多样性以及冷杉属植物的系统演化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戳链接看更多精彩内容→专家解码桂林资源冷杉“不孕不育”难题)
资源冷杉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孑遗濒危植物,1977年首先发现于广西资源县并因此命名,是我国特有的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门。 本文图片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摄
由于人为干扰及树种自身特性等原因,资源冷杉野外种群出现快速衰退的现象,银竹老山的资源冷杉种群植株数量曾由1000多株骤减至86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急需开展拯救性保护工作。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碑。
“调查显示,自1977年首次发现以来,银竹老山的资源冷杉林下从未发现有自然萌发的幼苗。”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胡兴华博士说,资源冷杉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生长约30年才成熟,此后每3年至5年挂果一次,且所挂球果数量极少,种子中的种胚还多不发育,全为空瘪的膜状物,导致野外种群的幼苗更新长期中断,使资源冷杉陷入局域灭绝风险。
▲科研人员正在栽种资源冷杉幼苗。
近年来,广西积极开展资源冷杉监测和保护工作,对资源冷杉的资源分布、群落演替、种群衰退机制、繁殖生物学特性、种子败育机理、人工授粉育种以及种苗培育等开展基础研究。根据前期研究查明资源冷杉种子严重败育的机理后,广西植物研究所冷杉研究团队攻关发明了资源冷杉授粉育种技术,于2015年突破性地培育出资源冷杉幼苗2100多株。同时,野外授粉母树部分授粉球果的种子散落后,萌发出700多株幼苗。
▲广西植物研究所培育的资源冷杉幼苗。
3月31日,经反复考察选址,科研人员决定在资源冷杉首次发现地——银竹老山,回归种植资源冷杉6年生苗木60株,同时配置3年生种苗20株(进行不同年龄级苗木的回归试验)。
▲一株待移植的资源冷杉幼苗。
▲一株待移植的6年龄资源冷杉幼苗。
▲一株刚栽种好的资源冷杉幼苗。
“这是资源冷杉种群恢复进程迈出的第一步,将有效增加资源冷杉野外植株数量。”广西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说,广西已建设两个资源冷杉种苗繁育基地及相关的野外实验观测站,并建立了资源冷杉野外植株大数据库,对现存植株定期开展巡护和观测,保障植株健康生长。计划到2030年,完成资源冷杉种苗野外回归种植1.2万株以上,野外健康个体数量达到1万株以上,冷杉种群恢复到稳定增长状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