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这地方藏有一个秘密“招待所”,事关钟山英家……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骆怡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不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还是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车辆从G65高速出口出来,不到10分钟车程就到达英家村。

英家村在解放前称英家乡,解放后又先后更名为区、公社、大队、村委、乡、镇,2005年英家镇并入清塘镇,英家镇变成村委。英家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水,思勤江从村前绕过,山清水秀衬托着一处古村落。这里的民居大都完成了风貌改造,统一古色古香的风格,不少村民还在门上悬挂鲜艳的五星红旗。村里有历经沧桑的粤东会馆等古建筑,建有中共广西省工委历史博物馆,还改造七甲古街……

▲英家起义攻占目标之一,原国民党英家乡公所。(资料图片)

“汉代已有许多人在英家村居住。明末清初,英家成为钟山县西南的重要集镇,为方圆数十里土特产、日用百货的集散地。清乾隆四十二年,粤籍商人在英家集资兴建粤东会馆……”每当有朋友来,村民黄菊就成了红色故事讲解员。

黄菊自幼生活在英家村,从小就对红色历史文化耳濡目染。如今,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常邀请亲朋好友来英家村做客,并为他们讲解那段红色的历史。

在1933—1934年,英家村一带接连发生农民斗争运动,引起在钟山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湘籍中共党员陈学仁的重视。1934年春,陈学仁到英家村考察斗争领导者朱维新和张赞周。经过一年多的培养,陈学仁秘密将朱维新、张赞周发展为中共党员,并在英家下街朱维新家的木楼上,建立中共英家支部,陈学仁任支部书记。中共英家支部是钟山县第一个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也是贺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顽固派在桂林制造“七九”事件,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逮捕。在危急关头,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迅速组织全省党组织和党员紧急转移。

因为英家交通便利,人员交流频繁,党组织条件和群众基础较好,经周密分析和比较后,钱兴决定将省工委机关转移到英家。

随后,在中共英家特支负责人张赞周的掩护和协助下,钱兴等人在白沙井村后的桐油林中建立新的省工委机关,继续领导和指挥整个广西地下党组织的斗争。“在那段时间里,省工委克服重重困难,保存和挽救了广西地下党组织。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恢复了与党中央的联系,继续领导和推动广西各地开展抗日游击斗争。”黄菊告诉朋友,这期间发生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年轻人好好学习。

不光是黄菊,英家村很多村民对那段红色历史也是如数家珍。村支书邱镇告诉记者,中共广西省工委在英家期间有一个秘密的“招待所”,就在白沙井村的马头山岩洞里。很多年过去,现在,年长的村民路过这个岩洞时,仍然会驻足望向洞口,往事似乎就在眼前。

▲中共广西省工委秘密招待所旧址——马头山岩洞。 (资料图片)

1942年10月,随着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转移到英家,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中共党员也陆续撤到这里。英家特支一方面担负着省工委机关的隐蔽和安全,妥善安排撤到英家党员的公开合法职业;另一方面,还要为全省各地前来联络工作的人员提供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

据了解,当时张赞周的住宅在白沙井村边的一个大菜园里,菜园附近半里路内无人居住,二三百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大片桐油林与马头山相连,十分隐蔽。在这片桐油林中落脚,有利于开展工作和进行生产自救。

于是,张赞周在桐油林中搭建茅棚,并将钱兴一家以难民的身份安置到这里居住。外地党组织的同志到钟山与钱兴联系,必须先找到张赞周,对上暗号后再由张赞周安排见面。

开始时,转移到英家的省工委机关与上级中断了联系,失去经济来源,经费十分困难。英家特支在确保省工委机关安全的同时,想方设法为省工委筹集活动经费和接济机关人员的生活。他们在英家街开设一家酒坊、在白沙井路边设立小食店作为联络点,既方便外地来的同志在这些地方接头联系,同时也为党组织筹集一些经费。

前来钟山向省工委请示汇报工作的同志,不便留在家中食宿的,英家特支就安排他们到附近的马头山岩洞内住宿。

记者看到,这个岩洞的洞口距地面15米,高宽约13米、洞深25米。“那时候,在岩洞里居住过的同志前后达数百人次,都是由张赞周和妻子何秀清为他们送饭。”邱镇告诉记者,省工委机关的秘密“招待所”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1985年,钟山县在马头山山腰的岩洞口处设立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让广大群众铭记省工委在该县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育全县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2006年10月,该纪念亭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家村中共广西省工委历史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廖超文/摄

2016年7月1日,位于英家村的中共广西省工委历史博物馆竣工开放,博物馆展厅面积2500多平方米,收集800多张图片、20多万字的历史资料、100多件文物,运用传统和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将广西省工委转移到英家后的艰苦斗争史还原展现在大众面前,向社会全景展示,弘扬红色文化。

如今,英家村正乘着中央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强劲东风重新扬帆起航。去年,省工委历史博物馆被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