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4日播出的央视《新闻周刊》中,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疫苗不接种成功,就无法彻底开放。针对疫苗接种犹豫现象,他表示,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风险不在我身边”,对远方的风险不予关注。
至于何时能实现自由出行?张文宏表示,明年春天,世界几个大的经济体之间有可能完成疫苗的免疫屏障,“中国目前的接种速度,我觉得在明年春天基本上也会完成疫苗屏障的建立”。他觉得大家对明年春天可以抱有期待。
近日,云南瑞丽发生局部疫情反弹,在对此次疫情的处置中,瑞丽除了采取大规模核酸检测、社区封闭管理等已被熟知的防疫措施外,还提出将扩大新冠疫苗接种范围,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疫苗成为控制局部疫情的新手段。
对此,张文宏表示,过去主要通过非药物干预,进行核酸检测后,进一步精准地隔离。但这次还进行疫苗注射,就属于使用了药物和疫苗等措施防控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优势非常明显,是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惯例。
各地也在实践中发现,普通人对接种新冠疫苗存在多样的观点。对此,张文宏认为,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只有零星本土病例,大家觉得风险不在自己身边。
虽然新冠疫苗的产能和可及性都在提升,但在中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下,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在4%左右,不仅距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存在差距,与某些发达经济体相比也存在差距。“像以色列马上就要实现免疫屏障;英国也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接种,现在40岁以上的人群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接种;美国总共也就3亿多人口,如果每天接种400万剂,事实上达到免疫屏障也是指日可待。”张文宏说。
在张文宏看来,随着其他国家逐个建立起免疫屏障,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将会得到显著控制,世界将会重新打开。而届时,如果中国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综合央视、《北京日报》
编辑 吴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