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近日,福建漳州开发区海滨学校高一年级某班级语文课上,老师为学生讲《与妻书》时,同学们被深深打动,潸然泪下。
老师讲《与妻书》学生感动落泪
“想让学生体会他的家国情怀”
这篇课文是由语文老师黄晓雯讲授的,“《与妻书》其实是自读课文,革命烈士林觉民是福建人,我觉得身为同乡,更应该了解他的事迹。再加上今年4月24日是《与妻书》写成110周年的纪念日,很有意义,所以决定给学生们讲这篇课文。革命先辈舍小爱为大爱,想让学生体会他的家国情怀。”
1887年林觉民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青年时,林觉民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之后与陈意映结婚。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
1911年4月24日深夜,在参加广州起义之前,无比思念爱妻陈意映的林觉民写下《与妻书》,之后,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黄老师将《与妻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已经有学生被感动流泪,她便想着在第二课时记录学生上课的场景,“因为他们是自己教的第一届学生,想把这些感动的瞬间记录下来,挺有纪念意义。”
看到同学们为革命烈士感动落泪,黄老师表示,“起初我只注意到康同学在抹眼泪,之后才发现班里的其他学生也在默默擦眼泪,我为他们的感动而感动。”
学生被革命烈士大爱感动
“我们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视频里流泪的康同学表示,“黄老师讲得很好,声情并茂,还给我们播放了相关的朗诵片段。当时整个人就沉浸在这个故事里,当看到林觉民为了国家前途,抛却个人安危与挚爱并英勇就义后,一下子就忍不住了。”
康同学说,黄老师的讲解加深了她对革命先辈的了解,“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我们要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康同学的同桌江同学也特别感慨,“广州起义,林觉民被俘英勇就义,陈意映收到《与妻书》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我当时看到这里也是眼含泪花。林觉民在信中提到,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将爱国的志向传承下去。我们也要怀着家国情怀,将革命先辈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不少网友也被《与妻书》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