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这里收藏、研究和展示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有铜鼓、民族纺织品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套),是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博物馆。
▲“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周明秀摄
“欢迎总书记到壮乡来,祝总书记身体健康!”在“壮族文化展”展厅的门口,讲解员李娅用壮语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
在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壮族语言、文字、民居、服饰、织锦刺绣、劳作场景等展品,了解生活在广西的壮族群众所创造的悠久灿烂历史文化。
“壮族是一个向心力极强的民族,始终站在保卫祖国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前线。”李娅说,她通过图片展示,向总书记介绍在历史上壮族儿女从参加瓦氏夫人千里抗倭,到跟随冯子材和刘永福抗击法国侵略,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为稳边固边和新中国的建立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一边认真听一边赞许地点头。
“总书记来参观考察我们博物馆,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鼓励。”李娅表示,下一步要不断挖掘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资源,将优秀的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作为对广大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教材。
在广西民族村里,“壮族三月三”同心歌圩节正在举行,各族群众其乐融融,壮族阿哥阿妹唱起山歌,苗族群众吹起芦笙,侗族姑娘跳起多耶舞……欢快热烈的气氛感染了现场每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欢乐的人群中,向大家挥手致意,为大家鼓掌。总书记高兴地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了,630多万人脱贫。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聆听了总书记这番话,参加现场活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打同年”文化传承人董文进激动万分,他按照苗族的习俗,吹奏了一曲芦笙迎宾曲。
当经过毛南族群众山歌对唱的展示区时,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梁志敏说:“去年5月,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现在毛南族在用山歌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驻足凝望着毛南族群众,为他们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感到高兴。
“在环江生活工作,我深知当地脱贫攻坚的不易。”参加活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覃晓琳,看到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如此关心,感动不已。“在总书记讲出‘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那一瞬间,我已是热泪盈眶。”
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毛南族的生活越来越好,自己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越干越有热情。“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毛南山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说,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广西各民族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