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为民情怀——让沿岸百姓吃上“旅游饭”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乘船从杨堤码头出发,顺流而下至兴坪码头,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里,除漓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外,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最多的,就是漓江沿岸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和生活状况。

黄才满是漓江游船分公司船队船长,总书记考察时乘坐的游船,就是由他驾驶。“总书记登船后先跟我握手,对我说‘辛苦了’,十分亲切。”黄才满说,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从1980年起在漓江划木船搞运输,到现在驾驶环保游船带国内外游客游览漓江,这位有着40多年开船经验的老船长说“自己就是漓江变化的见证者”。

“绿水青山为我们带来了金山银山。”黄才满告诉记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漓江沿岸旅游项目逐渐兴起,民宿、环岛游、农家体验等休闲旅游越来越多,沿岸村民在发展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收入逐步增加,日子越过越好。

桂林山水甲天下,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桂林最靓丽的底色和最殷实的家底。

位于漓江畔的阳朔县兴坪镇渔村近年来通过开展污水治理、防洪护岸、景观提升,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解决了污水、垃圾、景观和防洪问题,既保护了漓江生态环境,又改善了原住民的人居环境,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兴坪镇渔村村民张金铭在村里开起了民宿酒店。她告诉记者,村容村貌和漓江沿岸风景逐步得到改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很多来我们民宿的回头客都和我说,这里山清水秀,他们以后会常来。”张金铭对“洗脚上岸”吃上“旅游饭”、捧上致富“金饭碗”的全新生活方式十分满意。

据了解,受益于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渔村的旅游业愈加红火,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1.5万人次,在疫情影响下仍同比增长125%,旅游业同比增收近400万元。

近年来,桂林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以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生态+”效应不断显现,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自然与社会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让更多沿岸百姓吃上“旅游饭”,桂林在探索建立漓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沿岸村庄综合治理、深化文化康养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漓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为引领,辐射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农家乐、民宿、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发展新局面。

以桂林良好生态为底色、开国内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以青山绿水为舞台,让人耳目一新,演出场场爆满。《印象·刘三姐》以“文化+演艺”的方式,吸纳解决千名农民演员就业。“白天种地干活做旅游,晚上登台亮相当演员”已成为“剧场”周边村民生活的常态。良好的生态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当地农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为了让漓江沿岸群众共享保护漓江成果,桂林市创新漓江旅游票制改革,漓江流域排筏开展“限量化、公司化”专项治理,漓江风景名胜区游览排筏从5000张减少到1200张,并全部纳入整合组建的3家景区公司规范管理。排筏的筏工都是当地的村民,持证上岗,定期领工资,生活得到了保障。

今日的漓江两岸,山清水碧,产业发展,人民幸福,成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递向世界的最美“中国名片”。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