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少贩卖焦虑,学会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 | 聚焦“鸡娃母亲”③

阅读数:1515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刘冬妮 记者:郭燕群 阮萃/文 邹财麟/图
不如放手让他去体验成长过程,帮助、陪伴孩子……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聚焦“鸡娃母亲”

现象篇:报班!报班!报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调查篇:有家长每年在课外培训班上花5万元以上

建议篇:少贩卖焦虑,学会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待

=====================================================================================================

以前有“虎妈猫爸”,现在有“鸡娃母亲”,妈妈们为什么会比爸爸更焦虑?放下焦虑,老母亲们要如何调适和平衡?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过来人”,听听她们怎么说。

家长的焦虑感来自多方面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非常矛盾,既对别人“鸡娃”、贩卖焦虑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又不得不陷在焦虑中无法自拔。国家心理咨询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黄一丹分析,现代家长焦虑感的形成,有外因也有内因。从社会因素来看,焦虑感一部分来自当下你追我赶、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学习,一部分来自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黄一丹认为,中国目前仍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孩子面临高考这座独木桥,不可避免会以分数论英雄。而现在50%的中考升学率,使得激烈的竞争从高考前移至中考,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

虽然国家提倡教育均衡,也在逐步整治学区房问题,但是,在目前的现状下,家长仍在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好学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长们也不希望孩子死读书,而是让孩子多才多艺,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孩子们在家长的期待中,学业的负担比之前更重了。

妈妈比爸爸更容易焦虑

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的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刘称莲认为,除了外部因素,现代家长的焦虑感,也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刘称莲举例说,有一名家长很喜欢钢琴,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许可,便放弃了学琴之路。当妈妈后,她便安排孩子学琴,满足自己的期待。学琴是个艰苦的过程,孩子练琴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这名妈妈诸多挑剔,不能接受孩子弹不好,为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

“妈妈不能接受孩子弹不好琴,其实也是无法接受自己,不允许自己做不好。”刘称莲认为,如今的家长,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育儿方面,她们不停地汲取各种教育资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培养,将自己过去成长中未能实现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

现实中, “鸡娃”的绝大部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妈妈们也比爸爸更焦虑。黄一丹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式的家庭里,大部分都是妈妈在管孩子的学习,妈妈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因此她们对孩子的关注度更高于爸爸。此外,妈妈们聚在一起,聊天的内容大多也是以孩子为主,话题中孩子之间的比较,也容易增加她们的焦虑感。

▲家长送孩子去上舞蹈培训班。

“鸡娃”母亲的背后,还折射出妈妈们缺乏安全感。在工作上,妈妈们需要有社交和担当的能力;在家庭中,需要承担起妻子、妈妈的责任,时刻焦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多,生怕自己的一处缺失,就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当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度越多,越容易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

让爸爸更多地参与育儿

在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内卷和“鸡娃”的大环境里,妈妈们怎样缓解和摆脱焦虑感?刘称莲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竞争不可避免,想减少焦虑,家长需要学会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接受孩子现在是普娃,将来是个普通人,甚至可能还不如自己。

刘称莲也曾经对女儿将来考什么学校寄予厚望,在接触教育心理学领域并不断学习后,相比成绩,她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她认为,孩子要适应社会生活,除了学习,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健康的身体、处理情绪的能力等,而这些都只能从课外来。为此,她和丈夫经常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在培训班的选择方面,她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比如,看到同学们都去学奥数,女儿也去报了班,后来发现自己听不懂,学起来很有挫败感,她和丈夫支持女儿停掉奥数,专注课堂知识。

刘称莲也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从来不要求孩子每次拿满分。当孩子考得不好,她也会焦虑,但更多的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怎样提升成绩。后来,考上北京大学的女儿回忆,她考试也曾不及格,也曾考不好,每次都是父母的接纳和信任,给了她莫大的自信。

在前文提到的“溜溜姐”看来, “鸡娃”并不是简单地打鸡血,而是因人而异,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妈妈这个“项目经理”应当负起全责,而孩子逐渐成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强烈自主意愿的时候,这时的阶段目标不妨邀请孩子一起来制定。妈妈应该从“项目经理”这个角色慢慢地退居二线,变成一个“项目顾问”,提供参考意见,做好后勤保障。

黄一丹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光孩子需要学习,妈妈们也要自我成长、自我接纳、自我控制焦虑,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从长远来看,未来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比当下的分数更重要。与其逼着孩子不停地打鸡血,不如放手让他去体验成长过程,帮助、陪伴孩子渡过成长的难关。她也建议,爸爸们除了关注事业上的身份,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妈妈们共同承担起育儿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鸡娃”妈妈的焦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