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广西大学中文系77级学生。
红楼是我大学时代的一栋教学楼,是当时广西大学中文系所在。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我的大学四年校园生活,几乎都是在红楼里度过。
▲资料图:现广西大学文学院教学楼。
红楼是一栋极其平凡的两层小楼,楼体由红砖砌成,故名“红楼”。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色。但是,它又是一栋不平凡的楼。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里云集了一大批来自中国文化界和广西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专家学者,造就了红楼群星灿烂的时代。
在红楼里教学的大师们,学问造诣深,学术威望高,最可敬的是他们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智的启迪,爱的呼唤,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为之神往,情不自禁地投入知识的海洋中。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子们懂得了知识的宝贵,他们拼命地与时间赛跑,如饥似渴地在课内课外,博览群书,聆听教诲,追求学问。
每天,太阳还没有探头,羊蹄甲树下,芳草地上,早已书声琅琅。图书馆门前,背着书包、啃着馒头、等着开门争抢座位的同学已经排成长龙。更深夜阑,红楼里依然灯火通明,同学们还在孜孜攻读。老系主任金涛老师回忆说:“七七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做事认真,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们尊敬老师,讲究情义,桩桩往事,至今令人难忘。在课堂上,当我讲到得意之处,他们会心领神会地反应,令人欣慰。”
老师的肺腑之言,生动地记述了当年的教风和学风,以及深厚的师生情谊。正因为有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老师,才培养出了一大批红楼精英。
大江东去,岁月如歌。如今红楼已被拆除,但红楼的精神,红楼的情缘永存。我永远忘不了我的恩师,忘不了我的四年同窗,也永远忘不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戳链接了解广西大学校庆征文投稿详情↓↓↓
《我的西大 我的芳华》,西大90周年校庆征文啦!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丨陈秋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