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不少游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打卡”,在了解广西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日,博物馆也为游客准备了非遗展演、传统民乐演奏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尽情体验广西各族风情。
▲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军摄
▲壮锦传统技艺传承人谭湘光为游客现场演示织造技艺。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摄
“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视察时说,“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游客在博物馆的广西民族村体验民族风情。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军摄
▲演员们载歌载舞欢迎游客到来。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邓华摄
▲游客在欣赏传统民乐演奏。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学俏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群众和谐交流共融,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缩微场景、一幅幅精美画作、一曲曲民族歌谣,在博物馆里一一向游客进行展示。广西民族博物馆现珍藏着近5万件(套)藏品,也是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市民节假日的热门“打卡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