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殷殷嘱托,八桂儿女牢记在心。
从2018年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到今年部署“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和重点任务,广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强区的道路上奋发前行。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我区各地各相关部门正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和指出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守护民生福祉,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5月18日,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1—4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广西有10个市跻身全国水质较好前30名(其中6个市跻身前10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则位居第4名,当中包括了漓江考核断面。
漓江,是珠江水系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将科学保护漓江作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5月13日,自治区高级法院、自治区检察院、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桂林市政府签署协议,决定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保护改善漓江生态环境,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从科学保护桂林漓江,到柳州的酸雨和地表水治理,再到南宁的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河池市走在全国前列的土壤污染防治经验……“十三五”以来,广西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持续发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
“为了让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广西吹响了‘十四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的号角。”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表示,广西将通过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进漓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当前,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4月9日至5月9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期间,共向广西交办31批共3917件群众信访举报材料(其中被列为重点关注问题371件),涉及环境问题5856个。近一个多月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和指出问题整改为契机,解决了一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落实了一批涉及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民生实事,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治区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配合做好督察工作与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结合起来,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果运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夯实“绿色家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
时下正是种植杉木的最佳季节。这些天,桂平市紫荆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站站长梁富强和同事到村屯指导村民造林。紫荆镇有30多万亩林地,盛产杉木、松木等用材林。梁富强说,以前经常有人偷伐树木、私自打猎,近年来对占地5万多亩的生态林场实施保护后,偷盗砍伐的行为销声匿迹,目前不仅杉木长势良好,还有不少野猪、野猴出没,各种鸟类也多了起来。
放眼全区,近年来,广西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稳步推进,投入24亿元和80多亿元,开展漓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投入进行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林业“金山银山”工程、“绿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系列创建活动,连续12年每年植树造林300万亩、义务植树8000万株以上。目前,全区石漠化土地减少率、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第一,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50%,居全国第3位。
“下一步,全区林业部门将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保护、林草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人工商品林经营质量、林草种源质量等提升工程,完善构建珠江—西江流域、边境地区、北部湾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说。
为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3个)。根据国家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我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现象逐年减少,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面积年平均增幅逐年减缓,采砂采石、工矿企业、核心区及缓冲区的旅游和水电设施等重点问题得到明显控制。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继波表示,自治区将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对涉及自然保护地的各项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坚决整治,加强重大破坏生态活动案件督办和指导,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加大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良好氛围。
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广西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广西依托沿海沿江沿边独特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年均3.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7%的经济增长,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6个百分点;全区非化石电力装机占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森林碳储量超过4.2亿吨,森林碳汇功能不断增强。
作为后发展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是广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进入“十四五”,广西如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记者从柳钢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焦化厂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三四焦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投用后,有利于焦炉实现超低排放目标,促进企业绿色环保发展。目前,该集团柳州本部已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对“三废”实施全面治理并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建成节能减排设施500多台套,年环保运行费超20亿元,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节约,外排废水量、新水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度削减,为柳州市的碧水蓝天作出了贡献。“柳钢坚信不搞好环保连生存的权利都没有,因此要不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计划在2023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柳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柳钢集团的生动实践表明,工业企业朝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转型升级,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之一。
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与综合利用处处长索申敬介绍,目前,广西已初步建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工业体系,下一步将加快实施高耗能产业节能技改行动,以降低能耗为主攻方向,把绿色制造融入工业发展全过程,实施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未来三年,广西将推进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试点建设,力争创建绿色工厂60个以上,开发绿色设计产品45种以上。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区将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为我区低碳转型提供综合方案,提出与新发展阶段实际相匹配的能源、工业等领域降碳目标任务。同时,因地制宜,不断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及碳交易注入源头活水;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按照2030年国家碳排放达峰目标要求,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企业等试点建设,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增添更多的“绿色动力”。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