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要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习近平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平安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还指出,要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我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法治广西和平安广西建设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广大干警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自觉行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
守正创新,从百姓安居乐业处着手
群众对平安的期盼在哪里,政法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
全区政法机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起点更高、领域更广、实效更强、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广西。
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重点向黑恶势力、电信网络诈骗、盗抢犯罪、黄赌毒违法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展开猛烈攻势。全区共打掉各类黑恶团伙859个,破获刑事案件8162起,刑拘犯罪嫌疑人11002人,查扣涉案资产239.04亿元。全区治安案件受理数、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分别上升6%和12.1%,涉枪、涉爆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8.1%和52%;全区传销重点整治城市实现“清零”;国家级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柳州市柳江区、钦州市灵山县、防城港市上思县成功摘帽。
针对广西山区和丘陵面积广、群众办事不方便的情况,广西公安交管部门推出摩托车登记检验和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下乡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下乡服务2772次,在乡镇登记入户摩托车15.7万辆、检车11.8万辆、考试10.5万人。
贺州市政法机关大力推行突访、暗访、接访、下访、走访、回访“六访”工作法,精准排查发现和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风险隐患193个,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135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00余件。
桂林市政法机关建立制度机制,推动便民利民实事的常态化开展。公安系统全面升级“互联网+公安政务”平台,把办理出入境证件、车辆全国“通检”等更多审批项目纳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范畴;法院系统建立“一法官一商(协)会”机制,为在桂商(协)会提供法律指导与帮扶,提高企业的维权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等;检察机关建立“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强化对漓江流域的管理保护等。目前,该市政法机关共出台便民措施342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万余件。
综合施治,筑牢民族团结法治基石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能力水平。
全区政法系统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融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稳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社会治理工作,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良好局面。
走访河池市的各个移民安置点,各类法治宣传标语迎面而来,让人感觉到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移民安置点在哪里,政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河池市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治(信访)中心建设,推行同步设立党组织、同步设立自治组织、同步设立群团组织、同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同步设立经济组织等“五个同步”工作模式,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和组织保障。目前,全市121个集中安置点已建立基层组织284个、服务机构290个。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政法部门延伸服务触角,在山脚下建设旅游法庭和警务室,加强乡村治理,形成一村一文化队、法官+寨老的调解机制,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共生,5个民族和谐共处,景区和谐发展。据了解,5年来,该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广西持续名列前茅。
全区在推动法治广西建设当中,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和手段。
自治区司法厅每年启动“法治三月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本上的法律条文“活”起来,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防城港市出台《京族文化保护条例》,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供法治保障。全市所有社区都设立有少数民族之家,解决少数民族特别是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柳州市将城市民族工作延伸和落实到社区网格,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党建共创、文明共建、治安共管、卫生共抓等共创共建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我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建成各级综治中心16169个,实现乡级以上行政区和大型易地扶贫安置点全覆盖,村(社区)覆盖率达89.95%。共划分网格7.8万个,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织密网络,守护千里边疆和谐安宁
“我区政法机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之力,不断创新边境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全力保持边疆稳定、边关和谐、边境安宁。”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玉振表示。
千里边境线上,筑起了维护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广西陆地边境点多线长,通道便道众多。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边境前沿,织密防控网格,下大力集中整治边境地区枪、毒、私、赌、诈、黑等突出违法犯罪;持续落实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将非法入境人员堵在一线,从源头阻断境外疫情输入,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在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布局村板局屯,一栋栋新居民楼上红旗招展。屯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前,既是村支书也是“边长”的潘文姣及巡边员,常态化开展边境巡逻。“只有守好边界,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潘文姣说。
在百色市德保县都安村,一片宁静祥和。这里治安良好,该村共有“零案件屯”11个,占全村总屯数的98.13%。村党支部书记唐启堪介绍,该村以“村警务室”为主导,在每个屯成立了综治中心,中心下设若干个平安协作组,组建村屯义务巡防队。工作中,辖区派出所与村警务室联防,村警务室与村巡防队联防,村巡防队与屯平安协作组联防,屯平安协作组与党员群众联防。通过建立村社会治安防控新机制,该村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靖西市积极打造“百里和谐边关示范带”,开展地企共建、村企共建活动;探索建立跨国民间纠纷调解机制,龙邦镇护龙村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东兴市东兴镇组织16支红袖章巡逻队,在辖区内11个抵边村(社区),设置层层卡口,把通道封住,把边境守好,把知识宣传到位,把管控措施落实到位,鼓励群众发现“三非”外籍人员积极举报,落细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
编辑 褚瑞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