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投身“可为”征程,迎接“有为”春天——社会各界热议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2021年的高考考生,站在了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这场高考寄寓着国家对他们的重托,今年广西高考作文主题“可为与有为”的出炉,更是主题突出、立意鲜明。

6月7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学一线教师、高校教授、社会学专家等各界人士,他们各抒己见,同时也产生了一致的观点:中国青年学子,只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为”征程,才能迎来个体生命“有为”的春天。

▲6月7日早上,南宁26中考点的考生互相加油。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党史入题,润物细无声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南宁二中特训班语文老师钟恺告诉记者,这次的高考作文题目较为常规和平稳,考验的是学生对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时代元素等信息的掌握。再加上题目涉及的素材包括了音乐、历史等,实现了跨学科融合,范围很广,考生也有很多可以阐述的内容。

虽然题目不出人意料,但是这样淡化套路、直接将思想主题摆在考生面前的作文题,却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恺坦言,考生想要把作文写好、写得出彩,具有一定难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首次让党史入题,紧扣时代特征,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一直以来,‘文以载道,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都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这类主题的作文在校内是反复训练过的。”钟恺说,学生想要在这次作文中拿到高分,需要写出个性化的观点,在展现时代的风采同时,又要有“思辨”的观点,要有对未来“可为”的体现。

南宁三中语文备课组组长刘芳认为,今年的作文主题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正确引导考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宏大叙述,纳入个性成长

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黄健多年来一直关注高考作文话题。他向记者表示,今年广西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如今中国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话题,也贴近考生和生活实际。

▲6月7日早上,一名即将进入考场的考生。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这个考题紧扣了时代、紧扣了生活,让青年谨记‘宁静有为,高雅向上’。”黄健觉得,这个考题没有文体的限制,能选的素材很多。而作文题采用“材料+命题”的形式,主要考察考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历史主旋律的了解。这个考题的选材和立意,是比较容易把控的,比较符合学生写作思路的习惯。要将此文写得深刻,可以从“可为”的内涵,“有为”的必要性去立意,这样才有深度。

“这个作文题目好写,但写好不容易。”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专家王建平说,题目考察的重点在于“可为”与“有为”之间的逻辑联系,考生得在其中找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如果考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宏大的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联系在一起,提出自己继承和创新的观点,就能让人眼前一亮。”

赤子之心,书写人生重要答卷

随着上午语文考试的结束,备受关注的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纷纷揭晓。不少考生和家长发现,作文可以在近期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找到线索和灵感。甚至还有网友直呼:《觉醒年代》就是行走的素材库。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专家和学者们都认为,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有8套试卷、8道作文题,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主题——即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6月7日下午,南国早报组织了2021年“大家来写高考作文”活动。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广西籍学生董冀宇在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后向记者表示,“可为与有为”这个题目,只要结合题目材料,大部分考生粗览之下便可得出一条主线逻辑:“可为”是“有为”的前提条件,“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有可为,所以我们要追求积极有为。不过,大部分考生可能就止步于此,如何往更深层次挖掘才是本题的最大挑战,这不仅需要我们对革命先辈所处的艰难处境悉心体察,也需要我们当代中国的时事政治有所关注。”

在这一基础上,董冀宇认为,考生可根据主题,赞扬将客观“可为”转为主观“可为”的勇气。从客观上看,先辈们所处的时代确实大有可为,但当时许多国人都对中国的未来持消极悲观的态度,缺乏积极作为的勇气。先辈们所怀革命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唤醒国人对“可为”的信心和对“有为”的向往,正是先辈们的勇气,让客观上的“可为”被迷惘的国人认识到,让觉醒的国人勇敢地追求“有为”。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罗琳彬,是从南宁三中走出去的优秀学生。目前正在北京工作的她,也关注着广西的高考作文。她向记者表示,今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广西考生书写的这一份答卷,可以看作是为建党百年的生日献礼。“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国家繁荣富强,自己的抱负自然是可为;而我们要拿出怎样的决心,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我们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去做一场有为的事业,这一切都等待着广大的考生们,用爱国的赤子之心书写他们人生最重要的答卷。”

“中国梦绝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它,而这实现的群体当中,当代青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北京大学博士梁海明说。作为新一代青年,如何做到“可为和有为”?梁海明认为,“可为”,对青年学生来说就是如何成才。他们需要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有为”,对青年学生来说,就是好好学习,未来将所学到的一切理应将致力国家的富强中,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责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