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点评人: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三实验班数学老师 蔡静雯
202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全国甲、乙卷的文、理科数学试卷,新高考1、2卷的数学试卷(不分文理)共6套试卷。包括广西在内,去年使用全国3卷的地区今年使用全国甲卷的文、理科试卷。试卷换了名称,不等同于试题因此变难。因此,坊间的传闻“因为今年广西不考全国III卷改考全国甲卷,所以试题变得很难”实属误解。
今年的数学试卷整体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试卷结构自2016年至今无改变。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有创新题但不多,压轴题从知识背景到提问方式均属于常考常见。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
如果考生觉得难,原因一般有三个:第一,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思维固化,依赖于死记硬背,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理解不到位,归纳反思不足,稍微改动则较难变通。第二,在临考复习的后期,大多数考生的复习策略是回顾高考真题和曾经做过的旧题,由于过于熟悉,导致考生最后一个月对自己的期望值偏高,遇上新题时思维失去灵活性,感觉题目“不常规”。然而稳中有活、旧里藏新才是近几年高考题命题改革中的“常规”。第三,临场应变不足。不懂得取舍,在没有思路的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导致基础题没有时间完成,该拿的分没有拿到。
例如,甲卷理科第8题以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方法之一——三角高程测量法为背景设计,情境真实,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此题把空间立体几何知识与平面几何知识结合,既考查考生对空间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又考查平面内解三角形知识的运用,以及选取恰当的数学模型、建立各模型间的联系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立体几何一贯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化“空间”为“平面”,体现了高考改革“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预计此题对具有良好学科素养的考生和习惯于生搬硬套题型、不求甚解的考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分度。体现了高考命题“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备考时建议加深对基础题型、基础方法的理解、进行有效训练,减少记题、套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试题将更加注重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