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经小飞
下单后商家说没货了,涨价后又能正常发货;买的打折大米品质也打了折扣;越早买越亏,商家后面的促销力度更大……令人疯狂的618大促结束后,一些网友发现自己“血拼”到的除了商品,还有烦恼。有关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时,要保持理智、擦亮眼睛,最好不要私下加商家微信下单购买。
遭遇一:促销期下单无货,涨价后又有货
6月18日,南宁的曹先生在一网店买了10根弹力绳,对方称3天内发货,但次日又说没货了。曹先生在网店里发现,该商品单价涨了1元钱,可以正常下单。他认为该网店涉嫌故意欺诈,提出按相关规定要店家进行10倍赔偿并投诉到平台客服。
▲曹先生购买的弹力绳涨价到每条4.1元后,商家表示有货了。受访者供图
客服核查后表示,可按照内部规定给曹先生赔偿5元。曹先生不满意这一处理结果,他说,惩罚这么轻,会纵容商家的欺诈行为。
▲曹先生向平台投诉后,商家发了一个虚假包裹。受访者供图
曹先生投诉后,订单显示店家已发货。6月24日,他去驿站取货时,发现是一个虚假包裹。他仔细查看商家给他发的包裹信息,显示重量只有0.36克,但他购买的是10根弹力绳,1根弹力绳的重量都不止0.36克。接到曹先生的反映后,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向平台热线进行反映,对方表示会对此作进一步调查。
遭遇二:价格打折,品质也打折
6月18日当天,南宁的陈女士看到社团团购促销的一款上林大米,5公斤只需28元。她觉得价格优惠,便下单购买了2袋。到货后,她发现大米的品质不对,吃起来比较硬、粗糙。陈女士提出退货,被团长赵女士拒绝。
陈女士仔细查看后发现,商品外包装只标了“上林大米”几个字,既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地址。接到陈女士的反映后,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与赵女士进行联系,对方直言:“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上优惠,品质肯定会有一些差别”。经过协商,赵女士同意将陈女士退回没吃完的大米。
遭遇三:越早抢购,可能会越吃亏
南宁的黄女士是某品牌护肤品的老客户,平时商家有促销活动,都会有专门的销售人员转发给她。6月18日,商家推出年中大促的活动后,马上把优惠套餐发到黄女士的微信上。
▲黄女士收到的某品牌的促销信息,贵妇膏价格为980元,并赠送价值440元的赠品。手机截图
黄女士注意到,有一款贵妇膏的促销价为980元,比平时的价格少了220元,还赠送价值440元的赠品。她原想马上下单抢购,但临时有事情要忙就忘了。第二天,她再跟微信客服聊起时,对方说当即下单还可再赠送太阳伞。
客服人员的话让黄女士起了疑心:难道越靠近尾声,商家给的优惠越大?果然,6月20日晚上7时许,客服人员给她发微信称,618年终大促仅剩最后两个小时秒杀。黄女士注意到,同款贵妇膏价格已降至930元,并赠送5瓶价值500多元的小样,还赠送一个价值260元的化妆包及面膜、精华等。
▲临近促销结束,黄女士收到促销信息是,贵妇膏价格降至930元,加赠18件礼品。手机截图
对此,商家解释称,厂家的促销前后节奏和促销力度不同,他们按厂家的销售策略来执行。
提醒:消费要理智,微信下单有风险
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的有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时,除了要保持理智、擦亮眼睛,最好通过正规大型的网购平台下单,保留好相关证据,一旦遇到纠纷还可投诉索赔,平台有连带责任。最好不要私下加商家微信下单购买,一旦购买的商品发生质量问题,将属于消费者跟对方个人之间的交易,不仅不在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的范围,如要追究对方的责任,除了要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外,还可能要通过到法院起诉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权会变得更加艰难。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