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经小飞
近日,南国早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92%的网民最反感的行为是“遛狗不拴狗绳”,但是很多养犬人却没有“遛狗拴绳”的法律意识。
专家表示,“遛狗拴绳"入法后,“遛狗不拴绳”可被追究刑责。管理不文明养犬,应该像查酒驾一样严格才能取得效果。
▲有人遛狗不拴绳。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
探因:遛狗为啥不拴绳?91%受访者称管理不严格
6月28日,南国早报针对养犬遛狗拴绳等行为展开了问卷调查,近800名网友参与调查。
您是否养过宠物?若是,那您有没有在饲养前了解过动物防疫法或者相关规定?
调查中,有33%的人养过宠物。其中,超过一半的宠物主,并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动物防疫法》强调外出遛狗必须拴狗绳,但不少狗狗主人没有实施,您认为原因是?
91%的受访者选择了“管理不够严格”,81%的受访者选择“此前没有法律强制执行”,64%的受访者选择“饲养宠物门槛太低”,57%的受访者选择“饲主不了解这是违法行为”。调查结果说明,仍有大部分市民不了解这一法律,且认为此前在立法和管理上仍有不完善。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饲主给出的“不拴绳”理由大多是:“我家狗不咬人”“我家狗小(或老)”“我家狗乖”,没太在意给狗拴绳的问题。还有饲养户直言,她之前遛狗没拴绳也没被处罚过。身边有人被罚过50元,还没有狗狗一天的伙食成本多。
部门:实施细则未出台 日常管理有难度
新修订《动物防疫法》出台后,南宁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该法规的具体实施。该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对养狗不拴绳、不佩戴犬只牌明确了属违法行为,但也明确规定,饲养犬只防疫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由于该法刚颁布不久,在自治区的相关实施细节还没出台前,还属于过渡期,暂时还是按照之前出台的《南宁市养犬管理条例》来执行。
据了解,此前,南宁市养犬管理由公安部门具体负责。南宁市西乡塘公安分局西乡塘派出所王家晏警官说,平时对养犬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的管理确实有难点。她认为,法律本身的约束力度还要群众的配合。他们也曾处理过数起遛狗不拴绳引发纠纷的案例,有的养犬户没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甚至还不配合。
一位社区工作者对记者说:养犬管理涉及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畜牧等多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职责没有细化,养犬管理没有形成合力。社区也经常接到类似投诉。但对社区工作者来说,目前也只能是经常开展一些文明养犬的宣传,由于没有执法权,社区只能由管片民警根据《南宁养犬管理条例》进行教育或处罚。
一小区物业公司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小区内遛狗不拴绳的问题,物业虽然会派保安和工作人员定期巡查,见到后会及时制止并规劝行为,但由于没有执法权,很多不拴狗绳的居民经常不把他们的劝阻当回事。
专家:加大“遛狗不拴绳”查处力度 要像查酒驾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动物防疫法》在修订前,“遛狗拴绳”就被写进了一些省份、一些城市的地方性法规,此前,南宁也已出台《南宁市养犬管理条例》,对遛狗不拴绳、不佩戴犬只证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及相应处罚措施。之前遛狗不拴绳属“违规”,现在已属“违法”,本质上有何区别?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
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的赵明堂律师认为,违规一般指的是违反行政规章,而违法是指违反法律。一般来说,法律规定的东西,约束力更强,实施范围更广。新《动物防疫法》将“遛狗不拴绳、不佩戴犬只牌”明确规定为违法,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为规范和管理养犬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为广大居民维权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遛狗拴绳’入法”后,公民不但可以向居委会,公安机关举报,提请政府机关进行行政处罚,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对于违法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多渠道、多层面来制约、规范养犬行为。”赵律师说。
广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可达则认为,管理不文明养犬,应该像查酒驾一样严格才能取得效果。要让“养狗必办证”“遛狗必拴绳”的观念像“喝酒不开车”一样深入人心,成为习惯,不文明养犬行为才能绝迹。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