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周婉贞 廖敏
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发行情况,这套精心设计的纪念币,用多种代表性元素将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浓缩于方寸之间,其重大意义和精良的制作,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实际上,印钞造币技术水平的发展,还折射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更记录了金融历史的轨迹。日前,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广西钱币博物馆,听专家介绍人民币里的广西元素,寻觅壮乡大地在百年征程中的奋进足迹。
1
国家“名片”:
人民币上的桂林山水,你留意了吗
说起人民币里的广西元素,不少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20元纸币背面图案——桂林山水。有机会去桂林旅游,畅游在桂林的山水美景之中时,大家还喜欢拿着这张20元纸币与桂林山水进行对比。一个国家的货币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人民币的图案,是中国形象的代表。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一面世,就展现了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使用了广西桂林山水图案,“人民币上的广西元素,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对广西的关怀”。
2
专家细述:
人民币上还有这些广西元素
实际上,广西元素已经多次出现在人民币上。第三套人民币上首次出现了壮文。第四套人民币的5角纸币的正面图案中,两名少数民族女子中的一名是壮族姑娘。
广西钱币博物馆综合科科长周俏梅向记者介绍,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古代的钱币上就常出现少数民族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套人民币中都印有少数民族文字。例如我国第二套人民币,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上世纪60年代壮文创制后,与上述3种少数民族文字一起被印上第三套人民币。从此,人民币上有汉、蒙、藏、维、壮4种文字成为定制。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在各种券别的纸币背面都印有“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内容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货币得以流通的条件之一是它能为使用者识别。周俏梅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由于长期使用本民族的文字,对汉字比较生疏,而人民币又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方便少数民族群众识别和使用,就很有必要在人民币上印少数民族文字。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反映了共产党为民族地区金融稳定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3
知史明理:
为广西金融发展成果自豪
广西钱币博物馆馆藏品4万多件,包括了广西近现代货币。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藏品,折射了广西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脉络。
广西钱币博物馆综合科科长周俏梅介绍,1910年,广西官银钱号正式改组为广西银行。在随后的军阀混战中,广西进入了一个地方政权更迭频繁、金融体系空前紊乱的时期,同时也是广西纸币发行最为复杂混乱的时期。广西银行也成为当权者和各军阀首领敛财的工具,有的不但没有丝毫白银作准备,且粗制滥造,不少纸币如同一般印刷品一样,甚至还有地方豪绅也设厂私铸劣质银毫,“当时只要占领一片区域的,还不是城市,都敢发行货币,只为敛财”。
广西钱币学会会员赵爱国介绍,目前广西银行旧址仅剩两处,一座在梧州,还有一座在龙州。龙州广西银行旧址原为瑞丰祥钱庄,由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和一幢中式传统建筑组成,龙州起义前后红八军党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指挥部在此办公。邓小平还亲手种下了两棵柏树。2017年1月,此处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新中国成立后,广西银行改制成为南宁城市信用社,成为广西现代金融行业峥嵘岁月的一个缩影。
随着国家经济的繁盛,人民币逐步走向世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金融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硕果累累,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广西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为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贡献广西力量。
20元纸币背面的桂林山水图案
第四套人民币5角纸币正面人物图案,右一为壮族姑娘形象。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广西钱币博物馆提供
第三套印有壮文的壹角人民币。
广西银行龙州分行旧址(瑞丰祥钱庄旧址) 广西钱币学会供图
广西钱币博物馆 广西钱币博物馆供图
广西省银行梧州分行旧址,现为交通银行梧州分行办公大楼。 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供图
编辑 吴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