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祖孙三代16人接力三尺讲台,教师世家见证教育变迁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南宁市,有这样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共有16人投身教育事业,工作在教育一线。近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王彬宇老师家,听他们一家人讲述基层教师家庭眼中广西教育变迁。

▲王正立(第三排左四)与支教点的师生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传承:三代人见证教育发展

早在王彬宇爷爷那一代,王家就与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王彬宇的爷爷王体纯,1951年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任教于宁明县各小学。20世纪80年代末,当了一辈子小学乡村教师的王体纯退休了。

王体纯有5个子女,其中有两人成为老师。王体纯的儿子王正立是老二,197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宁明县党校任教,1981年调到南宁十四中当政治老师,于2009年退休。2003年,他的儿子王彬宇也成了南宁十七中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王彬宇数了数,家里祖孙三代亲人中,共有16名老师。王彬宇说:“并没有刻意想当老师,但最后都成了老师。”有趣的是,王彬宇的爱人赖秀媛也是一名老师,并且赖秀媛的父亲、姑姑,以及家里众多亲人,同样是老师。

作为教育世家,王家祖孙三代人也见证着教育的变迁。王体纯当老师那会儿,乡村学校缺老师,连他在内,学校里仅有两位老师,所以他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都教过。

王正立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用粉笔写板书,每次擦完黑板,头发上全是粉笔灰。渐渐地,学校配备了电子投影仪、电视机。到他退休时,教室里已经陆续换上了一体机。

2003年王彬宇大学毕业,成为南宁十七中一名年轻老师。当时老教师要听新进老师讲课,他在学校仅有的一间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课,不仅用上了PPT课件,还播放了视频。这堂课让老教师们感叹站在科技前沿,学生也觉得这样的上课形式新鲜,经常询问什么时候能再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如今,使用多媒体上课早已不是新鲜事。

▲王正立在看这些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蒋晓梅摄

核心:育人的宗旨不会变

王彬宇一家认为,既然选择做老师,教书育人是最基本要求。一名好老师,不仅能教好书,还尤其要重视育人。

王正立曾当过兵,退伍后才考的大学,部队的纪律严明对他影响颇深。1981年,王正立从县里到十四中任教,发现班里的学生显得有些“颓废”。如何才能改变班级面貌?他要求班上学生每天7时15分前到校,亲自带着学生进行20分钟队列训练。很快学生面貌焕然一新,不论是站姿、坐姿还是听课的纪律,都好了很多。于是,清晨队列训练的做法在十四中全校铺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取消。王正立颇为自豪,当年但凡南宁市有大型活动,需要学生走方块队,首选一定是十四中学生,该校学生俨然已成了南宁学生的“门面担当”。

“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教学生如何做人。”作为一名物理老师,王彬宇不忘在课程中渗透育人。例如讲述家庭电路这一章节知识时,涉及到总开关和电能表谁先谁后的问题,王彬宇会告诉学生,总开关放前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关掉总开关,有可能在总开关下面接条电线偷电,这在社会法律层面是不允许的。在讲到“科学世界”这一部分内容时,他除了介绍科技前沿技术,还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投身到建设科技强国中。

赖秀媛是一名小学老师,作为班主任,她会考虑得更细致:“C位不能永远都给能力强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一次当主角的机会。”赖秀媛会努力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委以重任”。

影响:支教改变农村教育

王正立及其儿子、儿媳都有过支教的经历。从他们各自支教的经历,能看出广西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2009年王正立退休后,有退休老师联系上他,问能不能到巴马一所乡镇中学发挥余热。南宁有一个由退休教师组成的“常青义教”组织,在巴马、马山、田东等地支教,这所中学是支教点。当年,该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辍学严重,退休老师已去支教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明显。退休教师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老师的工作热情。想到王正立退休前做的是政教工作,于是找到他。王正立二话没说就去了,与师生座谈,一个个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两个多月后,学生改观很大,一些想调动的老师也安心留了下来。

王彬宇支教则在2006年,去的是马山县林圩镇片联中学。当时的乡镇中学条件非常差,王彬宇把学校淘汰的课桌椅送下去,很受欢迎。那是多媒体逐渐应用于课堂的年代,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课堂形式也更灵活,老师不再“满堂灌”,而是让学生课前先预习,老师课堂上讲重点和难点,一些问题还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王彬宇不仅把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带下去,也想方设法改善当地教学条件。

2016年9月,赖秀媛也到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小学,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教学设备样样俱全,有些甚至比我们学校还好。”虽然此前她对农村教学条件改善已有所耳闻,但第一次见到还是有些吃惊。不过设备有了,老师却不善于使用网络资源,赖秀媛开始指导年轻老师怎么上课。

王彬宇一家,只是普通的教育家庭,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战线,教书育人,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蒋晓梅

编辑|莫妮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