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卢荻
7月6日,在南宁举办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次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获悉,南宁市公安局福建园派出所依托“绿城反诈联盟”体系,开启“智慧反诈、精准宣传、全民反诈”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辖区电信系诈骗案件的发案率,今年上半年,该所电信诈骗案警情同比2020年同期下降70%。
▲南宁市公安系统“绿城反诈联盟”福建园派出所指挥调度室。
据介绍,根据警情大数据分析,福建园派出所辖区内,电信诈骗受害者61%为女性,受害者年龄20至40岁的占比约81%。为此,该所民警有针对性地创新反诈宣传形式,倡导群众开展“每人每天转发反诈知识”活动,并发动辖区各个单位、学校、物管公司参与活动。
6月4日,家住南宁市福建路某小区的潘女士来福建园派出所报案称,今年5月初,她在网上认识一名自称在阿富汗执勤的军人网友,对方承诺邮寄约500万现金给她。为收到巨款,从5月5日起,她平均每两天向对方打款2到3万元,以支付“清关费、保险费”,共约28.1万元。直到近期,老师在家长群转发民警制作的《致家长的反诈一封信》,她看到后才意识被骗,便到派出所咨询。民警告知她,这就是电信诈骗,打消她进一步打款的念头,并开展紧急止付工作。目前,警方正在全力侦办该案。
同时,福建园派出所民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高效推广反馈宣传体系,一旦发现诈骗分子潜入特定群组发送诈骗短信、诈骗链接,第一时间制作相应的宣防资料发送给群众,跟诈骗分子打起“阵地战”。6月1日,五一东路的周先生手机收到一条ETC失效需要补办的短信,他点击短信链接后,银行卡内1万余元余额不翼而飞。民警接到周先生报案时,发现辖区多名群众曾收到该诈骗短信,于是立即制作防范ETC短信诈骗宣传资料,紧急提醒辖区群众注意防范。
据介绍,今年4月,由南宁市委政法委牵头创建南宁“绿城反诈联盟”。“绿城反诈联盟”是一项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包括公检法、教育、财政、税务、市场监管、银行、街道、社区等部门以及各通讯运营商参与到反诈工作中来,实现无缝合作、深度联动,开通打诈防诈“绿色通道”,防诈工作覆盖面从各行各业到各社区、小区,甚至精准到“高危人群”及“高危个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