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周如雨
广西第一块红色政权所在地、中共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央红军过湘江时最重要的渡河点……自治区民政厅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开展“保护地名文化 记住美丽乡愁”地名信息服务提升和文化宣传活动,通过遴选区内十多个红色地名并组织地名文化专题展览,引领党员群众进一步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历史,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和革命情操。
▲在南宁市青秀区长虹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地名文化进社区宣传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一道红色地名文化大餐。蒙向梅摄
“屯茂村位于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1939年11月21日,屯茂村村民在罗桂香的组织指挥下,打响了广西民众自发抗日第一枪,拉开了广西民间抗日序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最壮烈、最关键、浴火重生的一仗……”
近日,在青秀区长虹社区,自治区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在向社区群众发放《广西红色地名》宣传册的同时,还向社区群众生动讲述广西民间抗日第一村红色地名历史由来、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敢于突破、无惧牺牲的英勇事迹。
▲社区居民驻足于广西红色地名文化海报前,了解广西地名文化,感悟广西红色历史。奚贵渠摄
“对于这些红色地名,原来我只听说过,没想到背后承载着那么多独特记忆和荣耀。”听完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述,长虹社区不少居民纷纷感慨。
自治区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负责同志表示,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那些记载了红色故事、渗透着红色基因的地名,一个红色地标就是一座精神丰碑,更有别样的魅力,“历经岁月的磨洗,红色地名默默记载着我党光荣历史,见证着我党从孕育到壮大的历史过程;同时,红色地名亦是追忆先烈血脉的绳结,是探寻党史渊源的轻舟;讲好地名背后的红色故事,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前行的时代担当和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讲好红色地名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蒙向梅摄
为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的当下,自治区民政厅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指导各市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充分挖掘地名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让红色旗帜高高飘扬、代代相传。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