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出台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佘鸿雁

加强排涝管网等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内涝防治标准特大城市达到50-100年一遇、大城市达到30-50年一遇、中小城市达到20-30年一遇的要求,系统化推进全区城市内涝综合治理。力争到2025年,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

根据《实施方案》我区将按照内涝防治标准特大城市达到50-100年一遇、大城市达到30-50年一遇、中小城市达到20-30年一遇的要求,系统化推进全区城市内涝综合治理。

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到2035年,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能力与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实施方案》明确了包括加快推进系统化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编制、加强区域流域和生态空间治理和修复、实施并优化城市排涝通道提升工程、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提升改造、落实系统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等5个方面重点工作。

【新闻链接】重点工作(部分)

■保护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以区域流域为单元,保护与修复山体、水体、林草、耕地、湿地、植被、沙滩等,保留天然的雨洪通道、蓄滞洪空间,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本底的径流控制作用。

■开展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注重维持河湖自然形态,避免简单裁弯取直和侵占生态空间,恢复与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对已经裁弯取直或被侵占的河湖水系,要遵循河道自然形态,结合城市建设和更新逐步恢复。

■结合最新国土空间规划和洪涝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内涝风险图。新城区应严格落实竖向管控要求,道路坡度应平顺且与周边地块、水系等竖向关系协调,避免出现人为制造的低洼地区及“搓衣板”式道路;老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因地制宜优化地块及道路竖向高程,尽可能消除原有地势低洼区域,确保排水畅通。

■推进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留白增绿,优先利用自然洼地、坑塘沟渠、园林绿地、广场等实现雨水调蓄功能,做到一地多用。

■完善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消除管网空白区,新建排水管网原则上应尽可能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上限要求。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城区的排水防涝设施,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结合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改造老城区错混接的雨污水管网。

■系统整治易涝积水点。各城市要全面排查城区重要易涝积水点,逐一制定整治方案。优先解决居住区积水内涝问题。对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易涝积水点,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记,配置应急强排设备,必要时采取人员巡查值守、现场疏导等措施,确保汛期城市安全。对已完成整治的易涝积水点要开展“回头看”。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