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走进乡村看小康”系列报道⑫丨马山县三甲屯:昔日贫困村变身著名攀岩胜地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颜强

2016年以前,被群山环绕的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还是一个藏在深山无人识的贫困村。谁曾想,一次马拉松体育比赛,彻底让这个曾经落后、贫困的村子焕发生机。随着国家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落户,三甲屯依托天然的岩壁和绿水青山,迅速摆脱了贫困面貌。如今的三甲屯,成了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好去处和国内外有名的攀岩胜地。

▲三甲屯航拍图。周家志摄

农民转变为攀岩安全员

7月23日上午,来自南宁市星宿青少年越野俱乐部的陈义,带着12名6-11岁的小朋友,在三甲屯干娘山岩场开始户外拓展最后一站的攀岩运动。

“慢一点,手抓着石壁,脚右下方可以踩……”一起为攀岩的小朋友们进行安全提醒的是三甲·飞拉达空中公园的攀岩安全员梁方玲和他的同事。据梁方玲介绍,他之前以种植维持生计,自从三甲屯成为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后,来这进行攀岩的游客和运动员络绎不绝,他因此成了一名攀岩安全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现在底薪加提成,每月能有3000多元。”

▲在三甲屯干娘山岩场,小朋友在教练指导下进行攀岩运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颜强摄

一个平日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怎么和攀岩运动扯上了关系?据羊山村委副主任黄启彦介绍,这一切的改变,源于2016年的一场马拉松赛事。

全国首个攀岩特色小镇

黄启彦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2016年11月,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在马山成功举办。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看到三甲屯这一片的山,自然岩壁多,适合搞攀岩。

于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与马山县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联合打造下,2017年8月,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马山,核心区位于羊山村三甲屯,核心区域约3.6平方公里,分为攀岩运动区、运动休闲区、运动康养区等多个山地运动组团。

▲游客们在攀岩。飞拉达组委会供图

“目前,我们开发完成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1个攀岩馆、1条1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建成露营大草坪、营地主舞台、旅游厕所、汽车营地、民宿、餐厅等配套设施,还建设了大众化体验项目——2条飞拉达线路。”黄启彦说,依托丰富的岩壁资源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三甲屯逐渐成为国内外攀岩爱好者心目中的攀岩胜地。随着攀岩小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广大游客随之被吸引纷至沓来,三甲屯也因攀岩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进三甲屯可以看到,群山之下,小河环伺,缓慢地从村子旁流过;河岸边新建了步道连廊、原乡特色的木桥,硬化路贯通家家户户。通过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三甲屯在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村民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

依托自身的资源环境,三甲屯的村民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出充满民族特色的民宿、大棚生态种植果园等一系列产品,给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乐等服务,收入大幅增加。

徐兰艳是三甲屯曾经的贫困户,她家旁是一栋两层半的洋房,这是外地一商家在三甲屯投资建设的民宿,她被聘用负责民宿的日常打理。随着来攀岩小镇的游客逐渐增多,民宿的房间在节假日期间供不应求,徐兰艳将自家的6个房间入股给商家改成民宿,除去每年近4万元的管理收入,入股分红还可以拿到1万多元。

▲三甲攀岩小镇。马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游客来了后,我们村的土特产也成为了他们的抢手货。”徐兰艳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家里种植的玉米往年都愁销路,现在基本不用出村(就销售完了),游客们来游玩时都会买上一些土特产带回去。“之前有客人觉得马山的米好吃,一下子就买走了几百斤。”

据了解,在以攀岩小镇为中心的环古零弄拉景区,旅游消费占比达80%。“体育扶贫”带动马山县贫困人口脱贫率达20%以上。

“村集体通过开发三甲·飞拉达空中公园和流转土地建设大棚生态种植果园等,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0多万元。”黄启彦说,2019年攀岩小镇接待游客量29.8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250万元。

据岚川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洪涛介绍,今年上半年,攀岩小镇接待游客量已经和2019年持平。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