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柳州市东环大道高新三路路口,看到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都自觉地停在“黄月亮”后面。电动车主廖玉薇告诉记者:“以前开电动车转弯的时候心里总有些害怕,自从有了醒目的‘黄月亮’后,就清楚自己该走该停的路线,心里也就有了安全感。”
在市民心中象征着安全保障的“黄月亮”,是柳州市交警部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一道“暖色”。“远远看见右转弯危险区标的‘黄月亮’就减速,小心翼翼通过。”驾驶大型扫地车在市中心忙碌的环卫司机唐玮对“黄月亮”点赞。
把右转危险区域标成“黄月亮”,不是柳州交警部门“拍脑袋”的随意所为,而是经过严谨调研论证的攻关成果。柳州交警在分析研究多起同类型交通事故案例,尤其是大型货车右转将两轮电动车连人带车卷入轮下的交通事故案例中,发现事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车辆在右转过程中的“内轮差”形成了驾驶的视觉盲区,使货车驾驶人看不到“内轮差”区域的情况,从而盲目行驶,造成事故。
为破解这一难点,柳州交警与同济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城市路口的优化。经过前期周密的现场勘查和论证设计,将“内轮差”区域具象化,形成一个弯弯的“黄月亮”。除此之外,柳州交警还在“黄月亮”的周边设置弹性警示柱,将盲区变成一个醒目的区域和分隔带,增加车辆转弯半径。通过这种方式提醒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通过路口时,要注意机动车右转“内轮差”的覆盖区域,自觉避开“黄月亮”,不在该区域内行走或停留。同时也提醒机动车驾驶人右转时不要越过“黄月亮”,谨慎慢行。
统计显示,自设置“黄月亮”之后,今年1月至今,柳州同类型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100%。目前,柳州交警已在市区约50个路口设置“黄月亮”,下一步将会在全市推行“黄月亮”,警示过往车辆、驾驶人注意观察和注意避让,切实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