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被禁,南宁部分学生不解但家长赞同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黄婧

作业不会写,就用手机搜?今后没这么容易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目前网上的搜题软件还能用吗?家长、学生如何看待拍照搜题这条“捷径”被封堵?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进行了采访。

调查:各类搜题软件仍可拍照搜答案

2013年,拍照搜题软件首次出现在市场上,之后渐渐风靡校园。根据某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小学教育App活跃用户排名前十的软件中,排名前四的App均属于“拍照搜题”类App。本次“双减”政策中,国家特别点名拍照搜题类软件,要求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那么,目前线上的搜题软件还能正常使用吗?

7月28日下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栏输入“搜题”“作业”等关键词,系统立即推荐了小猿搜题、作业帮、题拍拍、学小易、搜题等多款搜题类App,不少App的下载安装量达到了上亿次。记者随机下载了几款搜题软件,发现不少软件平台都要求选择使用者的身份,分14岁以下未成年人和14岁以上人群,但不论选择哪种身份,目前都可以实现拍照搜题。记者对小学语文练习册上的选择题拍照上传,系统很快给出了答案。而拍照一些数学题,有的系统能给出准确答案,搜索不到同题的,则提供了相似题型的解答。

某教育机构业内人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拍照搜题软件是当前培训行业的卖点之一,也是教育公司重要的引流入口。这类App如果被全面禁止,对在线教育公司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他认为,不少公司内部应该已在着手做转型准备,或许会向素质教育产品方向发展。记者注意到,7月28日,有媒体发布消息称,以搜题类App起家的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推出了素质教育品牌“南瓜科学”,主打STEAM科学教育(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这一举动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在线教育公司的转型动作。

反应:“神器”被禁,学生不解家长赞同

“没有了搜题软件,以后作业怎么办?”初二学生小梁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在使用搜题软件。在他看来,这类软件能解决写作业的燃眉之急,遇到不会的题目,手机拍照上传,系统几乎秒出答案。这种软件在学生中已非常流行,突然被禁用让他有些不解。“有些题目,父母不一定会做,我又不能马上找到老师和同学求助,不依靠搜题软件怎么完成作业?”小梁说。

家长张女士则对搜题软件被禁表示理解。她在辅导读六年级的女儿写作业时,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难题,也会拿出手机,拍照搜题寻求答案和解析。她坦言,自己对搜题软件的态度,颇为矛盾。一方面,她觉得这类软件在给家长辅导孩子上确实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如果孩子不自觉,“解题神器”就会变成“抄题神器”。如今“双减”政策出台,倒是坚定了她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决心。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市一些中小学校的老师了解到,虽说搜题软件对一些优秀、自律的学生来说,确实能起到辅助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类App更像是“应付作业的神器”,学生习惯于依赖网络秒获答案,看上去高效率,实则让老师精心布置作业失去了意义,学生从中也没能进行主动思考。

青秀区一所小学副校长表示支持禁止“拍照搜题”功能。她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她曾参加过一个类似搜题软件的发布会,开发者最初的意图是学生完成作业后,再去参考答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正,让软件起到“学习助手”的作用。但现实中,不少学生自制力有限,依靠搜题软件,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直接通过搜题找答案来完成作业。

思考:是什么让孩子养成惰性思维

“我们经常会提醒学生,不懂就要多问。”采访中,一些中学老师表示,除了搜题软件外,学生不爱思考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西乡塘区一名中学老师就发现,与小学和高中生相比,初中生普遍不爱向老师提问,更喜欢依赖搜题软件。“有些学生,初中三年都未向老师请教过问题。”该老师说。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翠竹校区的吴立志老师有着多年从教经验在他看来,不少学生之所以不愿向老师提问,与个人性格有关,也和这一阶段的孩子好面子,不想在同学面前示弱有关。

青秀区某小学副校长认为,只有老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讲透,把学生都教懂了,学生才不会寻求搜题软件的帮助。但现实情况中,确实有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在向老师请教问题上有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多关怀引导。

还有老师认为,孩子懒于思考与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有的家长从小喜欢包办,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等靠要”的意识;有的家长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指导作业,也乐于让孩子使用搜题软件,这些都在无形中促使孩子养成惰性思维。

建议:成立学习小组,布置分层作业

南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寿强说,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理解和消化的过程,经过思考内化,才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老师点拨学生时,往往不会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推导出答案。搜题软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直接把答案提供给学生,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而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搜题得到答案的方式,就会形成依赖性,变得不爱动脑筋。

陈寿强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要杜绝“拍照搜题”背后的不良学习方法。学生依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搜索功能查找资料线索,并在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后,得出答案,这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要学生能善加运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也能成为有效的辅助。

吴立志认为,有时作业量过大,会让孩子缺乏思考时间,也是导致学生频频使用搜题软件的原因之一。此次“双减”政策将促使老师们思考,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布置作业的质量,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拍照搜题这一“捷径”,学校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成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遇到难题时相互交流或及时请教老师。同时,老师还可以布置分层作业,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量力而行写作业。通过分层作业,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