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宁培训机构收费套路多,家长期待实施政府指导价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苏华 周如雨 文/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广告管理、培训费用等作出明确规定。政策已出台几天,往常火热的暑期培训、补习班有没有降温?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是否还在满天飞?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进行了采访。

暑期培训市场仍活跃

南宁市华星城内有多家教育机构,其中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也有艺术培训机构。7月28日上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看到,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十分忙碌,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前往补习班。一家培训机构占据了两层楼,大小不同的教室都有学生正在上课,还有部分家长前来咨询报班事宜。

▲在南宁市东葛路一家培训机构,有学生走进教室上课。

在东葛路一家校外培训机构,不少学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上补习班。前台工作人员说,目前7月和8月的课程已全部排满,学生都在正常上课,如果家长有报名意向,可以先进行登记,视报名情况可以再次开班,也可以直接报“一对一”或“一对三”的小班。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双减”政策是否会影响接下来的开课,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主管部门的停课通知,一旦有相关通知,将按规章制度办事。至于秋季学期开学后的安排,东葛路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称,“双减”政策提到周末和节假日不能进行学科类培训,今后只能在周一至周五制定课程表。也有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透露,近来他们已暂停学科类课程招生。

家长交了培训费,如果受政策影响是否能退费?对此,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已了解到“双减”政策相关规定,目前出台的是纲领性文件,一旦地方细则出来会严格执行,并按规定及时退费。

有培训广告涉嫌违法

“暑期辅导,到××”“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成绩好,就找××”……南宁市民钟女士说,如今不管是电视还是手机,甚至搭乘小区的电梯,常被培训机构的广告所包围,让人感觉好像所有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

“双减”政策提到,要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不仅媒体,连公共场所、居民区广告牌都不能刊登校外培训广告,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除了吸引“你来”的广告,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广告也一直饱受诟病。今年6月,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因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分别被市场监管总局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严管重罚之下,校外培训机构是否有所收敛?7月29日,在南宁市天桃路一家艺术培训机构,记者看到宣传板上有“广西联考战绩状元榜眼探花”等字样。七星路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单上有“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提分率百分之九十”“课程优惠力度大,不补课、不退费、不延时”等涉嫌违法违规的字眼。

“花式收费”令人费解

数学课200元一节、英语课2000多元一期、兴趣班400多元一小时……各种培训班堪称“碎钞机”。南宁市民肖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每到暑假,她都要带着儿子穿梭在各种补习班之间,家庭经济压力大不说,孩子也过得不轻松。

“每个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有的一个课时相差几十上百元,也不知道贵在哪儿。”肖女士说,从儿子读一年级开始,她就报了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补习班,一般的大班教学每节课收费在100元上下,“一对一”或“一对三”等小班教学每节课收费则要超过200元,如果是“名师”授课,甚至要上千元一节课。不过,家长并不知道收费标准如何界定,只能听信培训机构宣称的“师资力量不同”等理由。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为了让家长多买课时,不少培训机构推出超长课时,“买的越多越便宜”。在七星路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购买400节课,每天上两节的话,200天才能上完。根据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吕先生说,“双减”政策提到,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他很期待新政落地。

“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是家长的痛点。7月30日,有家长反映,今年6月,他在某平台花3.72万元购买了240个“一对一”的课时,用于辅导孩子的初三课程。7月以来,平台老师经常联系不上,如今还有141个课时没上,平台就发出了暂停授课的通知,疑似“跑路”,退费无门。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12315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各类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时有发生。提醒家长选择课外培训辅导时,先了解是否具有办学资质,谨慎使用金融贷款,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必要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