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点赞!南宁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来源:文明南宁 发布时间: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6月和7月的“中国好人榜”,南宁两位好人上榜。其中,苏秀清登上6月“中国好人榜”,何光民登上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民营企业家诚信经营,扶贫帮困用火龙果助民增收

苏秀清,女,1980年6月生,汉族,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在数年间,用高品质的产品站稳了市场,用她的真诚回馈社会,帮扶27个贫困村,12000多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每年助民增收13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甜蜜”之路。

立足品质 打造“红心”版图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致力于自主创业的苏秀清也对发展现代农业萌生了兴趣。机缘巧合,火龙果种植进入了她的视野。经过市场调查,苏秀清发现,广西隆安十分适合火龙果种植。

▲苏秀清查看火龙果长势。

从2014年到2015年,苏秀清在隆安的培育基地里与火龙果朝夕相处了一年多。南方的夏季来得特别早,苏秀清基地里的火龙果也开花挂果了,不错的整体产能,让苏秀清对火龙果的种植充满了信心,她决定开始在这里开展产量化的种植。为了找到合适的种植基地,苏秀清四处奔走,好几次在田里摔了跟头;为了基地规模化种植,她亲自去劝说当地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不惜重本拿地;为了培育出品质好的火龙果,她不断地与专家沟通,探索出排架式种植火龙果的新方法,解决了火龙果枝条腐烂、果实花斑病等生产技术难题;为了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她大胆采用先进的灯光补给系统模拟不同时段的太阳光波,使火龙果每年新增3个月的挂果期……

苏秀清的“红心”版图不断扩大,种植基地已经达5000多亩,与龙穗公司联手创建的“隆安县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于2018年荣获自治区现代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称号。

践诺守信 促进稳定增收

廖荣芝夫妻就是苏秀清公司的员工,以前,他们只能依靠几亩玉米和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年收入仅1万多元,微薄的收入对于这个5口之家来说杯水车薪。如今,他们在金福公司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家庭条件。廖荣芝说,在金福打工感到很愉快,没有后顾之忧。公司在工作上处处关照,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凡在基地打工没有住房的,公司都能就地安排解决。此外,公司还给他们进行火龙果种植技术培训,让他们学到了火龙果种植这门技术和科学管理。

像廖荣芝一样,还有许多农户非常信任金福公司,也很感谢公司给他们带来的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

▲苏秀清在办公。

而这一切,源于苏秀清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注重维护广大工人的合法权益,“不拖欠一个人的工资!”这是苏秀清在招工时对群众的承诺,而她这几年来从未失信于工人,每年支付的农民工工资达800万元,合法用工、依法经营成为常态,也为公司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苏秀清牵头成立伊蜜红心火龙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先后帮扶隆安县丁当镇定坤村、保湾村转让土地的500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贫困户每年可从合作社定期领取分红,增加收入。

每年,苏秀清都履行承诺,如数支付土地流转租金500多万元,贫困村村集体分红95万元、贫困户入股分红112万元,每年给当地农民带来近千万元的增收,广受贫困户赞誉和社会的好评。

回馈社会 践行扶贫担当

“我的创业之路从这里开始,事业在这里扎根,我必须回馈这里,让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路。”事业发展的同时,苏秀清用行动践行扶贫担当。

“凌带连,38岁,丁当镇保湾村人,贫困原因是无技能、人口多、小孩上学,帮扶方式是经基地技术培训后就业……”这是立在火龙果基地的一块精准帮扶联系卡。在金福火龙果基地,分散地立了上百块这样的精准帮扶联系卡,卡上的贫困户与他们的家人组成二人小组,负责40亩火龙果地的种植管理,每年能获得8万元左右的收入。“我们坚持优先聘用贫困户,目前有100多个二人小组管理着4000多 亩的火龙果基地,其中贫困户就占了一半。”苏秀清说。

▲苏秀清和贫困户沟通育苗情况。

在扶贫路上,苏秀清书写了一份满是诚意和温度的答卷。苏秀清常常向最困难的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让扶贫更有温度。丁当镇保湾村的贫困户卢春弟在金福火龙果基地工作。卢春弟腿脚不太方便,但他在基地负责摘果、铺防草垫、施肥等工作,样样都能干。“像我这样的情况,以前都找不到工作。现在苏总给了我工作的机会,今年5月领到了2900元,6月也有2500元,现在女儿上学不用再借钱了。”卢春弟说。

招工时实行优先录用残疾人和生活困难人员,这是苏秀清定下的原则。“我这么做是希望社会能向残疾人敞开机会的大门,激发更多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身有残疾的人都能自强自立,通过努力改变生活,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苏秀清说。正在读中学的赵丽霞、赵丽薇姐妹俩利用暑假,来到基地寻求暑期工的机会。赵丽霞在家中是老大,姐弟4人跟8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十分困难。苏秀清了解情况后后,把她们列入资助对象,资助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每年1000元助学金。“你们只要专心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我会一直支持你们。”苏秀清殷殷叮嘱。

▲苏秀清为疫情防控捐款。

苏秀清已经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公益援助等方式,累计帮扶贫困户3561户12665人。在苏秀清的人生规划中,书写新时代有为青年造福民众的篇章故事才是彰显人生价值的终极抱负。在发展事业、扶贫助农的道路上,苏秀清斩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2015年度广西女商会爱心企业家”、“2015年度广西女商会优秀企业家”、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20年12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3月1日,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 造福贫困地区人民

何光民,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宁青秀区摄影协会主席;南宁佳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宁市佳明策划制作工艺部经理。毕生追求摄影艺术的真善美,作品屡屡获奖;数十年如一日播洒爱心、奉献公益,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摄影家。

▲何光民

2018年5月的一天,何光明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轻松筹”链接。轻松筹”项目详情这样写道:断腿女孩叫韦容芳,都安隆福乡人,家境贫穷,五一放假回家帮忙干农活时从山上跌落,受伤摔断右大腿腿骨,到医院只做了B超,医院说估计要五万元才能治疗好。但家里是特困户,而且奶奶和妈妈的治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家里人都是文盲,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求助我们发起网络筹款,希望早日把孩子的腿接上。迟了耽误孩子的一生幸福。

▲何光民(右)把美景带出大山,把温暖留在山里。

何光民了解这个信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过去询问:还差多少我来捐!听说小芳准备做手术,心心念念着小芳的何光民,5月15日专程从南宁开车到都安县医院看望小芳。听说第2天做手术要交定金,二话不说就把手术定金5000元缴了。第二天一大早,何光民又来到医院,亲自把小芳送进手术室。小芳的恢复治疗并不顺利,二年多断腿“三断三接”四次手术,何光民一直挂在心上,后来在小芳再次到南宁医治期间,多次和摄影家协会会员一起到医院看望小芳,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直到小芳治愈出院。

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何光民历尽千山万水,看尽人间疾苦,怀着一颗悲悯和感恩之心,把美景带出大山,把温暖留在山里。

▲做公益的何光民

云南念湖,那里有他资助的10名贫困生;广西隆林,有他资助的100名孤儿学生;云南磨盘卡小学,240多名学生手上戴过他送去的保暖手套;贵州加榜小学,多次得到他资助的资金和学习文体用品;广西上林,有他帮助过的贫困户……

2017年开始,他每年出资3000元资助南宁市石埠中学贫困学生罗佳盈读书。2020年初,他想方设法购买了4万多元的口罩、消毒液捐给南宁市13个社区和小区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并积极协办广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像作品展,在区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1年6月29日,他带领全体党员参与金葫社区党委组织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带领党员认真开展党史系列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在宣传工作岗位,还是提前退休后创办民营企业,始终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数十年如一日播撒爱心,奉献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几年来,何光民累计为助学、助孤、助贫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60余万元。

编辑 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