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彭涛:医生给病人希望,病人给医生信心丨医师节人物故事②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冬莲/文 邹财麟/图

“我明天上午有手术、下午也有手术,只有下午5时有空了。”记者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彭涛约采访时,好不容易跟他定下时间。

▲彭涛专心致志为患者做手术(右1)。

第二天下午5时,记者在肝胆外科病房从医护人员处得知:彭主任还在会诊。十多分钟后,身材高瘦、穿着白大褂的彭涛风风火火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抓紧时间聊,等下还有一台手术。”他语速飞快,仿佛马上要踩着风火轮离开,去到需要他的病人面前。

▲彭涛在给患者做手术(右1)。

作为从医30余年、医院肝胆外科的“一把刀”,彭涛做过许许多多台手术,为数不清的患者切除大大小小的肿瘤,许多人重获新生。

▲彭涛为患者做手术(右1)。

9年前,一名农民的肝脏长了个大肿瘤,深埋在血管丛中,眼看回天无力。患者孕妻找到彭涛说,只希望帮丈夫多活一年,好让准备出生的孩子可以叫一声爸爸。彭涛认真评估病情后说:“手术风险很大,但如果你信任我,我愿意努力一把。”

肝肿瘤手术很顺利,术后两三天患者的孩子出生,如今已经9岁了。每到7月5日孩子生日这天,彭涛都能接到孩子爸妈发来的感谢信息。

▲彭涛展示手术成功患者家属发来的照片。

看到病人康复,彭涛感到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已经52岁的他从早到晚都在临床一线忙碌,很辛苦,支撑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起死回生的瞬间。

▲患者为彭涛写的赞美诗。

手术有风险,医生做的每一项医疗决策往往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多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肝癌,同时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普遍狭窄。如果做手术,风险极高。老人拉着彭涛和住院总医师说:“我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上战场死都不怕。你们放心给我做手术,死在手术台上我也不怨你们!”

在老兵的鼓励下,医院组织了全院多学科大会诊。最后,老人家安全手术、康复出院,肿瘤得到根治性治疗。彭涛说,老兵的鼓励让医生的技术发挥了最大作用。医生给病人希望,但帮助医生下决心的往往是病人自己。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部内,许多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

彭涛是广西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是广西肿瘤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业至今,他参加过无数手术,令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手术之一,却是20年前作为助理手术医生参与的一台。

▲彭涛展示他在肝移植手术中割除的肝肿瘤,并与正常肝脏标本做对比。

1999年,患者刘季壮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想活命,只有肝移植。那时,“换肝”对多数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他却勇敢地上了手术台。20年后的现在,病人仍健在,还有了可爱的孙辈。

病人痊愈并好好活着,是医生们的共同心愿。在彭涛内心深处,他不希望做那么多大手术,而希望做更多“小手术”,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更多患者及早发现肝癌,手术创伤小、效果好。“广西的标化肝癌死亡率居全国第一。很多病人发现肝癌时已是晚期,治疗的手段和效果都很有限。”彭涛说,老百姓要想办法减少发病,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不吃霉变食物、少饮酒、定期体检的习惯,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的“将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15%”的目标,就更有希望达成。

▲工作繁忙的彭涛,杂乱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大量资料。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