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黄婧
这个秋季学期,幼小衔接试点先行,“双减”政策落地,高一启用新教材。面对新变化,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近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不同学段的老师,就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幼升小:提前调整作息,培养专注能力
“会和别的同学玩吗?”“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吗?”……每年新生入学,南宁市清川小学的梁老师都能听到许多家长咨询这类问题。从事小学班主任多年的她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家长普遍存在“开学综合征”:一方面担心孩子能否照顾自己,甚至事无巨细找老师,比如请老师帮提醒孩子喝水、帮问孩子带文具没有;另一方面,总怕孩子听不懂、跟不上。
梁老师说,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孩子的身份变了,家长也应该转换角色。在生活上,要相信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也要相信学校和老师能让孩子在校园里快乐、安心地学习。在学习上,家长的重心应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和阅读等习惯上,对于孩子的学习内容不用太紧张。
今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曾印发《全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采取试点先行,遴选建设一批自治区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
▲8月28日上午,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举行新生入学礼,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校园。校方供图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作为试点校之一,该校德育副校长罗燕婷就幼小衔接给出了建议。她表示,目前学校做了不少尝试,例如和周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帮助家长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还与幼儿园、中学等老师进行现场课互动,让不同学段的老师相互了解孩子的特点等。她建议家长在入学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过渡,让孩子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懂得小学的规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个过程不是几天就能调适的,需要一段时间。”她建议,家长最好在入小学前的假期就帮孩子逐步调整作息时间,如果开学后暂时没有适应,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耐心引导。家长还要注重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平时亲子间的对话、阅读、运动等,都是磨炼孩子专注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训练的过程,家长要掌握方法,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不要一味对比别的孩子。此外,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通常会有很多细致的要求,建议家长做笔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制订学习计划。
小升初:做好心理预设,养成良好习惯
从小学升入初中,课程强度和难度加大,小升初的学生也需要很好地过渡衔接。“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培训不能在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南宁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区副校长张栋说,这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此外,初中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专注地上课、复习以及学会做笔记等。张栋举例说,小学的课程相对简单,学生即使省略了预习和复习的步骤,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到了初中,学习课程和知识量增加,学习难度加深,学生仅靠上课未必能消化所学知识。所以,初一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栋认为,“双减”政策对学校和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老师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吃得了,吃得好”。随着家长跟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多后,该校正在考虑通过沙龙、家长会等方式,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家长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交流。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教务主任黄平介绍,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科目增加,如果学生不会分配学习时间,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同时,小学课堂形式多样,老师往往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上课,而初中课堂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加上课堂学习节奏加快,学生如果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很容易导致成绩下滑。他建议在入学前,家长通过与孩子讨论中学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等,帮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初升高:善于总结规律,切莫死记硬背
新教材新课程来了,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该如何应对?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江南校区教务处主任彭岚说,从新教材和新高考命题特点来看,更强调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单纯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彭岚提醒,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要学会总结规律、灵活思考,重视每个学科要动手做的实验,根据学科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彭岚介绍,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猛增,学习难度加大,学习节奏加快,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预习、上课、复习这几个环节,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坚持做下来的学生不多。实际上,学会“先预习后听课”,才能明白听课的重点,而“先复习后作业”,会让学生写作业时更高效。每个新学年,彭岚都会向新生展示优秀学生的笔记本,让学生明白,会做笔记、善于归纳整理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南宁二中副校长岑盛锋认为,今年广西正式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对于老师而言,需要改变教学观念,要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要专注课堂,主动思考,课后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高中阶段,学生还要培养体育爱好、课外阅读、总结归纳、组织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