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蒋晓梅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双减”政策全面施行。除了“双减”政策,高一年级启用新教材、新课程,也是新学期的新变化。各高中学校对此作了哪些准备?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三中了解到,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国家级示范校,该校从2016年就开始围绕迎接新课改做准备,派老师提前到新课改先进地区的学校考察学习,对接新高考重构了知识拓展类、学术研究类、职业生涯类、兴趣特长类等四大类校本课程。学校还进行走班教学的探究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和类型的班级上课,同一学科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为了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该校还成立了“真爱班”,遴选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组成教师团队,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意愿自由选择走班学习。
▲新版生物学教材增加了对袁隆平的访谈内容。
作为另一所国家级示范校,南宁二中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实验与探索。据悉,该校已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校本培训,让教师了解课改,更新理念,通过集体教研加强对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命题的研究。为了与即将到来的新高考配套要求接轨,学校还对重点技术设施项目进行改扩建,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打造包含生涯规划测评、选课走班的新高考指导平台和成绩分析的大数据精准教学体系。
去年,南宁市三十六中加强了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每周由主讲人主讲,各学科组的成员参与讨论。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江南校区教务处主任彭岚介绍,启用新教材后,每门学科都涉及到不少新内容,靠老师单打独斗研究新教材,不现实。因此,秋季学期该校计划以集体备课为抓手,集中团队的力量来研究新教材,进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