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玉林明确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收费范围

来源:玉林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解决家长急难愁盼等问题,9月1日,中共玉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玉林市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从人员调配、服务内容安排、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各方面指导和规范全市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确保2021年秋季学期基本实现市城区、县城及乡镇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的目标。

工作原则

01.学校为主

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

02.教师志愿

积极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03.学生自愿

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收费等事项,方便学生及家长选择。

04.公益普惠

探索政府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采取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05.确保质量

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积极开发设置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组织实施

01.服务范围

校内课后服务的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午休午餐服务纳入课后服务范畴。

02.时间安排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正常作息时间放学后,一般不超过2个课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具体时间安排可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与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

03.服务内容

(1)开设课程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确定培训课程,具体课程建议如下:

学科类:语文类的,可开设作业辅导、阅读指导、习作指导、口语交际、古诗词赏析、写字指导、看图说话、朗诵、演讲指导等课程;数学类的,可开设作业辅导、数学思维训练、计算技巧训练等课程;英语类的,可开设作业辅导、阅读训练、口语训练等课程;其他学科,也可因地因校因生制宜开设作业辅导等相关课程。

科技类:可开设机器人组控、科学小制作、航模、魔方、科学发明、科幻画、科普剧、科技创意、3D打印笔、编程设计等课程;

艺术类:可开设合唱、小组唱、戏曲(剧)、书法、美术、舞蹈、器乐演奏、非遗项目等课程;

体育类:可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啦啦操、跳绳、田径等课程。

(2)午托服务

小学可充分利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类活动场地,为学生午托开展午休、午餐服务。

04.服务方式

校内课后服务,坚持以学校为主,校外机构为有益补充的模式。学科类课后服务必须由学校承担,不得引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师资以本校教职工为主,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后,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并向其发放合理报酬。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可以临时聘请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能工巧匠、非遗文化传承人等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因学校条件限制,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审批同意。利用好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05.经费保障

● 收费范围

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收费范围为乡镇及以上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收费对象为非寄宿生。村小学、教学点不纳入收费范围;初中学校工作日晚自习不纳入课后服务收费范围,不能收取学生费用。

● 收费标准

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收费范围,按照自治区出台的相关价格政策执行。小学午休服务收费、午餐费用均实行市场调节价。

● 经费管理和支出

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设立收费专用账户,建立专项管理账目,专款专用,期末公示收支情况,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发放费用。

组织保障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担当、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必须结合当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管,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考核体系。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