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这些人规划的未来带有深深的中国与东盟印记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冬莲

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已举办至第十八届。大力拓展东盟市场、想与中国人做更多生意、东盟国家友人计划来南宁买房……许多企业、个体,过去在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贸易中受益,他们参与其中,也在规划未来时带上深深的中国与东盟印记。

▲广西山藏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泰国曼谷的仓库,工人在为商品打包装。受访者供图

企业谋划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

9月7日,广西蓝水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接待了又一批前来考察的客户。这家主要生产、销售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产品的企业,因为看好东盟市场前景,于2018年来到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投资设厂。他们的产品,目前主要销往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去年业务逆势上涨。

该公司总经理余海滨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由于拓展并创新了线上销售模式,目前公司整体业务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东盟国家的通信设备如手机等,整体较中国落后一些,将来会逐步升级,这其中蕴藏着很大的市场机会。公司也正在作进一步的调研,针对各国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加紧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至第十八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预计呈继续增长态势,东盟国家也有许多华人在当地经商。为此,余海滨对公司未来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很有信心,更对有一天疫情好转后的业务开拓很是期待。他们公司落地南宁后,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在邕共同发展。

▲广西山藏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泰国曼谷的仓库。受访者供图

Lazada(来赞达)是东南亚领先的线上购物平台。广西山藏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栩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他们公司2018年进驻Lazada,销售家居用品等,买家主要来自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订单从开始的一周几单,到现在一天500单左右。因疫情影响,公司在东盟国家送货遇到不少困难,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但东盟市场很具潜力,他们在做好疫情应对的同时,也计划下一步向有着较大人口基数的印尼拓展业务,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

小语种人才将迎更广阔发展舞台

2006年,齐齐哈尔人武玉铜报考了广西民族大学缅甸语专业,是当年黑龙江省被该专业录取的两个人之一。如今,他已常驻缅甸10年并在缅创业,现在为中缅两国商业来往及项目投资等提供高端咨询服务。此外,他的业务还涉足文旅、体育赛事、贸易等领域。

▲武玉铜是缅甸曼德勒省藤球委员会主席。图为武玉铜(左四)和球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当前,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中国企业及个人来缅投资热情不减。”武玉铜说,凭借语言和当地资源优势,他们公司接待中国来缅投资的咨询人群络绎不绝。预计将来中缅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会更加广泛与深入。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缅甸更需要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他计划,未来要把握好商业机遇,促成更多企业及个人分享投资贸易蛋糕。

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王安娜,因为看好小语种的发展前景,从山东省来到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学习印尼语。她有很多学习东盟小语种的学长学姐进入了华为、腾讯、网易等大企业工作,还有许多同学在校期间就开始为参加东博会的商人做翻译。

“东盟小语种人才很紧缺,就业前景好,薪酬可观。”王安娜说,她很庆幸选对了专业。印尼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进一步发展,东盟小语种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会越来越大。毕业后,她计划继续深造,以后做东盟方向的学术研究。

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友人想在邕购房

许多与中国做生意、和中国打交道的外国友人,也希望继续抓住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机遇,谋求个人或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缅甸人U Chit Nyein Lwin(吴其尼伦)在缅甸一家中资企业工作多年,现在已经是集团公司董事之一,主要负责公司体育和贸易两大板块的业务。因为这份工作,他获得了在当地算中上水平的报酬及待遇,也受到许多人的尊敬,还有机会经常来中国考察、交流。

▲U Chit Nyein Lwin(吴其尼伦)一家四口合影。受访者供图

2016年开始,他感受到当地的中国投资、项目建设多了起来,与之相关的工作机会也增多。现在,他身边有很多从事中缅小商品贸易的朋友,像中国性价比高的日用品在缅甸就很抢手。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U Chit Nyein Lwin说,缅甸的产品销往中国是可以长期做下去的。他计划,要继续把公司的中缅贸易做大做强,至少每年都有进步。此外,他还希望能负责更广泛的业务,拓展业务涉及的领域。

广西是中国进出口东盟国家水果的主要通道,许多东盟水果也曾在东博会上亮相。越南人周女士曾和中国人做过多年肉类生意,一年多前开始,她更多地做起水果生意——负责从越南国内寻找货源向中国买家供货。去年,她做生意很忙碌和辛苦,但也获得了五六十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她说,希望能卖更多货给中国买家,也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让货物通关变得更快捷。她还希望,通过拼搏能在南宁买房子,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南宁上学。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