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钟小启
近期,钦州市中地滨江壹号小区有业主反映,原本小区地下室规划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的车位,如今却被改建成了近百个小房间。物管公司回应称,这是为了便于管理,地下室将另外设置一个区域,可供更多非机动车停放。9月16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该行为涉嫌擅自更改规划,目前已被立案调查。
业主:非机动车车位被改建成近百间小房
据悉,该小区地下室规划339个非机动车位,折合摩托车位170个(两个非机动车位折算为一个摩托车位),车位绕整个地下室一周。
▲原规划图纸。 本文图片均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钟小启摄
业主黄女士说,从去年6月开始,这些非机动车车位开始被改成一个个小房间,每个约10平方米,到今年七八月份已基本被改造完毕。
▲被改造后的小房间。
黄女士表示,购房时和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以及政府部门的规划图纸,均注明地下室有非机动车位,他们认为开发商此举是属于擅自更改规划。为此,业主们将情况反映到了住建、自然资源、城管等部门。
▲图纸规划的地下摩托车位。
黄女士还说,改造过后,业主的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只能露天停在小区旁边的市政道路或人行道上。今年6月30日,当地下了一场大雨,很多车都被水泡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人行道。
开发商:为便于管理,分离停车区域
9月16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环地下室一周都是小房间,大门紧锁,门上方还安装有电表,旁边就是小车停车位。
▲小房间安装有电表。
有业主称,小区地下室有1000多个小车停车位,开发商想把改造后的小房间配套机动车位一起出售。业主向政府部门反映后,目前小房间尚未出售。
▲被改造后的小房间。
据悉,该小区开发商广西中地置业有限公司将非机动车车位改造一事委托小区物管公司经理潘先生负责协调。9月16日下午,潘先生向记者介绍,按照原来规划,小车和非机动车或摩托车混在地下室行走,空间狭窄,有安全隐患;同时,非机动车车位和小车车位仅隔一条线,容易引发停车纠纷。
潘先生还表示,有业主曾建议在地下非机动车位置安装充电桩,但一旦起火,地下室难发现,浓烟也难散去,消防安全隐患非常大。
▲被改造后的小房间。
因此,物管公司向开发商建议,把非机动车和小车分离管理,改造出来的小房间供业主放置杂物等。同时,在地下室西面出口位置再专门规划一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做好之后可停放更多非机动车。
部门:擅自更改规划,已立案调查
9月16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钦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今年7月,该局接到小区业主反映后,经工作人员现场核查,该小区开发商将原审批地下室摩托车停车位擅自建设为杂物房,存在不按审批图纸建设的问题。8月20日,该局发函至钦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查处。
钦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此事已经立案,目前正处在调查取证阶段。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