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林地增,耕地减!广西摸清土地“家底”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10月1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根据“三调”成果,广西耕地330.76万公顷、林地1609.53万公顷。广西林地比2009年增加了275.62万公顷,增加比例为11.62%,表明广西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在这10年间,广西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下一步,广西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合理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确保粮食安全。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摄

广西“三调”历时3年,全面查清了全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形成了覆盖全区的1590.7万个图斑,每个图斑包括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及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建立了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国土调查数据库。

▲2019年5月14日,自治区三调办在北海市围洲岛了解海岛调查工作。黄葛炎摄

目前,广西耕地330.76万公顷、园地167.03万公顷、林地1609.53万公顷、草地27.6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9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23万公顷。

我区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10年来净增加了187.31万公顷,约占全国同期增加量的10.81%。林地是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2019年全区林地比2009年增加了275.62万公顷,增加比例为11.62%。

林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近年来通过封山育林,一些荒山已长满灌木,变成了林地;农民大面积开荒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木;广西加大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力度,林地面积稳步增加。

▲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外业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开展核查。

但是,在这些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中,除林地增加的比例较大外,其他类型的生态用地都有减少的趋势。这十年间,全区有79.48万公顷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19.77万公顷上述地类流向耕地。说明我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格局不稳定,部分地区的生态建设布局和结构还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根据“三调”成果,2019年全区耕地面积比2009年减少了112.29万公顷,减少比例为25.3%。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中占用耕地种果、种树。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针对“三调”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必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另外,广西也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对石漠化地区、红树林湿地、海岛海岸带、废弃矿山等实施生态修复。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