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2021年8月“中国好人榜”,广西3人上榜。他们是勇救落水同学而不幸遇难的南宁大学生吕鹏、19年不离不弃照顾高位截瘫丈夫的河池市孝老亲爱道德模范龙新连、扎根边境守边建边42年的傅金荣。
舍己救人,大学生用肩膀铸造生命之梯
吕鹏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作为副班长,他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并带领大家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还获得过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专业组二等奖。
6月26日凌晨,吕鹏的同学孙某因感情问题,情绪低落,他前往学校旁休闲吧劝慰开解。然而,一直到凌晨,对方情绪仍未平复。凌晨4时许,孙某突然情绪失控奔跑至邕江边,在越过岸边栏杆后不慎落水。
危急关头,吕鹏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纵身跃入水中。此时,孙某因呛水开始下沉,吕鹏奋力将她托出水面,努力靠向岸边,但因江边光线不足,江底水流紊乱,暗流、漩涡较多,二人在江中不断沉浮挣扎。
此时,两人体力严重透支,意识也逐渐模糊,但吕鹏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两个人都会因此丧命。在最后关头,他把孙某往岸边用力推去,自己则慢慢沉入江底。待附近钓鱼的群众听到呼救声闻讯赶来营救时,吕鹏已不见踪影。正是因为吕鹏的最后一推,孙某幸运地触摸到了岸边的礁石,被随后赶到的群众用鱼竿救上了岸,而舍己救人的英雄吕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丈夫高位截瘫,妻子19年如一日坚守照顾
1995年,25岁的河池姑娘龙新连与丈夫易国定喜结连理,次年生下儿子易庭龙,家庭美满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春节期间,丈夫从楼梯跌下导致高位截瘫,再也起不来了。
龙新连积极面对生活的磨难,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用爱呵护截瘫的丈夫。她每天种地、打工、送小孩上学、给丈夫喂饭、翻身、擦洗、帮助排便,用笑脸陪伴丈夫和孩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有亲友劝龙新连放弃这个又苦又累的家庭,丈夫也曾劝她另寻幸福,但她全都拒绝了,依然选择坚守相伴。
19年来,龙新连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坚守,诠释了人间大爱,社区里很多人都被她所打动。金城江区九圩社区居民林珍和刘冬月说,“讲到龙新连,我们不得不佩服她,一个女人能坚持到现在真的不容易,她若需要帮忙,我们都很乐意。”
同时,龙新连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上保卫国家的军旅征程。2021年,她被评为河池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扎根边境,退役军人用热血谱写信仰
“穿上军装保卫边疆,脱下军装建设祖国!”59岁的退役军人傅金荣,是南方电网国旗巡线班的第三代班长。17岁入伍时,他向班长金昌平立下誓言,要接过班长和战友守边建边的遗愿。
1983年,傅金荣退役,按照回原籍分配原则,他回到桂林,在全州水电局工作。然而,每年清明回到凭祥为战友扫墓,看着曾经为了国防做出贡献的边境村屯还没有通上电,他如鲠在喉。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1992年,凭祥电网建设急需人才,傅金荣二话不说,带着5岁的孩子回到边关凭祥,加入了当时电网建设最前线的国旗巡线班,举着国旗,一个村挨着一个村架线送电。即便差点因工伤成为植物人,他都数次拒绝了家里在全州安排好的工作,坚持守边建边。
40多年来,在边境村屯,傅金荣不但把根扎在这里,也把心留在了这里,他带领大家一起为边境电网建设,并将守边建边的精神融入到班组文化中。如今,班组从第三代到了第五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受班组文化的影响,留在了边疆。
26岁的林子镇,大学毕业后从广东来到凭祥,在听完傅金荣的故事分享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也要为边境电网建设做一份贡献,付出自己青春力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颖(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