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一段长约3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视频记录了一名年仅8岁的女童,在家中遭殴打、虐待的经过。
12月23日,深圳警方通报了视频反映的“女童遭家暴”事件。经警方询问,女童亲生父母均对殴打女童行为供认不讳。从网传视频上看,父母行为涉嫌“虐童”,但女孩体表未发现明显伤痕。
昨晚(12月27日),深圳警方通报“父母虐童”案:刑拘女童父母,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此前二人供认打女儿,妇联申请保护令。
家暴事件屡禁不止,而在被家暴的所有群体中,孩子又是最为无辜和无助的。被家暴的儿童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被打骂,当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躲避这样的事情。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被认为具有破冰意义。至今年的12月27日,《反家暴法》通过即将满3年。
在这3年里,《反家暴法》的通过与施行,诸如父亲殴打亲生儿子的家暴事件,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公、检、法、司各部门和社会各组织积极主动成立“反家暴联盟”,为被家暴的儿童织就保护网,被家暴儿童的数量在持续下降,也让更多人注意到,家暴是一种违法行为。
2008年1月至2013年底的697个报告研究案例中,不满一岁的未成年人,其所受到家庭暴力的占比,达到了33.68%;而低于10周岁的未成年人,占比达到77.94%。这说明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中,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管教儿童”和“家庭矛盾”,成为了父母虐待儿童的主要原因。
针对深圳“父母虐童”事件而言,不管是被打的女孩,还是在旁观看的男孩,他们会学习和模仿家长情感表达及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等他们成为父母时,也很可能会以暴力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是很敏感的家长不能准确地知道孩子的需求,觉得用打骂的方式会迅速解决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殊不知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会影响深远。
戳图片进入专题↓↓↓
来源丨澎湃新闻、上海法制报、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丨黄俏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