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五里亭市场!”12月29日,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正式关闭前夕,大量市民涌入,与市场作别。趁着最后一天,众多老顾客干脆提前备起了年货,商户称“比过年还多人”。人们再次感受市场曾经鼎盛时的热闹,在喧嚣之后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个“老友”。
市民扎堆去买鸡
29日上午9时许,在经过了凌晨批发交易的忙碌后,活禽区又迎来一波零售高峰。
从市场5号门进入,门口有一小堆沙子及水泥。工人介绍,将在2号和5号门前筑起一道两米高的围栏,当晚24时市场正式关闭。
四处赶来的市民鱼贯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多数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活禽区。尽管活禽区位于市场的尽头,但仍是整个五里亭市场最热闹的地方。
赵先生提着4只鸡从活禽行走出来。他说:“买的都是比较好的鸡,每斤才12元。”当问及为何一次买这么多时,他表示:“送亲戚,送朋友。”
“听说要拆了,我们天天都来逛,这里的一切以后都会是回忆。”市民蒋雅琴表示,因为家住附近,她退休后常来这里买菜,从12月26日起,她已经陆续在市场买了7只活鸡。
“这几天买菜的人好多,路都难行。”店主韦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市场正式出示搬迁公告后,人流量激增,尤其是12月26日后,每天的人群堪比过年时的场景。
市民韦先生说:“反正春节也准备到了,提前备年货呗。”这时,黄女士骑电动车载着30公斤红薯经过。
“最后一只,9块钱卖了!”中午12时许,经营户邱纯店里的1500多公斤的活鸡一售而空,平日里,她店里的平均销量为400~500公斤,然而从冬至到现在,每天的销售几乎达到1500公斤。她说:“很多人认为五里亭市场搬了,以后没有市场卖这么便宜的鸡了,所以都扎推购买。”
一辆电动车上,绑着6只阉鸡,车厢里一大袋马铃薯,坐垫上还有一大包玉米粒。车主梁女士家住在青川桥附近,平时不常来五里亭市场,“今天不来以后就没机会了”。
部分商户已在新市场开张
下午1时许,西乡塘区的温度低至8度。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区域的一个铺面,一块白色的泡沫箱上写着“最后一天”。牌子下面,小陈正在烤火,火堆里是几张旧板凳。他说:“马上就要搬走了,留着碍地方。”
“20多年,就这样结束了。”老陈边感叹边收拾摊位上的东西。 守了多年的摊子,终于要离开,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说话有些不耐烦。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12月28日,已经陆续有商户搬去新的市场。29日,很多店铺已经处于关门状态,尤其是一些水果店铺和仓库,门前堆积着处理掉的烂果和纸箱,只有清洁工在门前默默清扫。
邱纯告诉记者,她的新店已经在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张了,但她仍趁着最后一天,在这个坚守多年的市场迎接老顾客。
在相对整洁的大蒜行里,店主吴女士不慌不忙地处理剩下的尾货。去年6月,她已经在海吉星找好了更大的店面,和五里亭的店面同时营业,对于她而言,哪里能卖货多,就在哪里摆。她说:“上午,市场管理处就有人来通知,下午不让营业了。”
一个小时后,当记者再绕回吴女士的店面时,已经大门紧闭,人去摊空。
市民商户和市场说“再见”
下午4时许,市场5号门开始筑起围栏。市场里迎来最后一拨小高峰,然而人越来越多,商品却越来越少。有人继续吆喝:“最后两小时,赶紧买了!”
“今天凌晨之前就不给进货了,大家都在清货。”店主覃先生正把水果泡沫箱绑在电动车上搬到新市场。
随着大家买买买的气氛,记者也加入扫货的人群中,在购买中发现,只有蔬菜和家禽因为面临搬迁而促销,部分商品还保持原价。一位水果店店主表示:“在新店一样可以卖,只有那些没找好下家的,才会低价把东西全卖了。”
逛一圈下来,记者手里已经提了6个沉甸甸的袋子:玉米、红薯、水果、青菜……
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相对于其他的市场,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物美价廉,常年的购买习惯突然被打破,终究有些不舍。
下午5时,关门的店铺越来越多,但依然人来人往,市民们依依不舍。一位男店主忍不住喊了一句:“再见了,五里亭市场!”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 苏华/图、视频
编辑丨黄俏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