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说,南宁就是一个大工地!玩笑归玩笑,但南宁的在建工地确实超乎想象,竟有3000多个。那么,对于泥头车等各种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南宁这次是放大招了。
1
每天查处违法行为170多起
今年以来,南宁市开展了新一轮城市工程运输车辆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
据统计,今年2月15日至5月26日,南宁交警部门共查处城市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17278起,其中:
闯红灯65起,超高超重1371起
运输撒漏455起,不按限行规定通行2561起
涉牌涉证459起,占道通行7起
未经检验合格上路行驶138起
非法改装1389起,其他违法行为10833起
通过整治行动,泥头车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所收敛,但是,闯红灯、超速等违法乱象仍然存在。
2
一次警告、两次学习、
三次列入黑名单
为加强城市工程运输车驾驶员的交通守法意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从6月1日起,南宁市推出城市工程运输车“学罚结合”教育惩戒模式。
“对在一个月内有闯红灯、非法改装、超高超载、不按规定密闭、运输撒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驾驶员,将采取“一次警告、两次学习、三次列入黑名单”的措施。”
“对违法驾驶员光处罚还不行,对有多次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运输车辆,要列入黑名单。”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副科长韦东明介绍,被列入“黑名单”的车辆,交警部门将会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备案,对其办理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许可、市区区域通行证明等采取限制或禁入措施,进一步消除违法乱象。
3
学习3天后,还要进行考试
6月1日上午,南宁市首个城市工程运输车培训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启用。当天上午,首批30名城市工程运输车违法驾驶人在长湖厢竹路交通学习点参加了两小时教育学习和考试。
▲6月1日,首批30名城市工程运输车违法驾驶人在学习点参加教育学习和考试。
据了解,在长湖厢竹路交通学习点,目前每班次可同时容纳30人进行学习、考试。
“根据南宁市建筑垃圾运输协会的相关要求,相关违法、违规驾驶人要在培训基地接受为期3天的学习,每次的学习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的以多职能部门管理要求为主要内容的考试和现场体验式学习。”
其中一项内容为驾驶员跟执勤交警一起在路口“站岗执勤”,体验交通管理工作。
相关新闻
监管泥头车,南宁有了“绝招”
提起泥头车,很多市民第一印象就是一台装满渣土、浑身粘满泥土的货车,一边颠簸,一边撒漏着,呼啸而过,让人“敬而远之”。
“目前,在南宁市区分布有3000多个在建工地,每天有大量泥头车从工地进出,成为城市扬尘的主要污染源,对这类车进行有效监管一直是个难题。”
南宁市目前正在建设的扬尘治理视频管理系统,将大大改善这一情况。
▲该系统可以回放查看以往的工地情况。
南宁市城管局副局长李军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可视化,工作人员通过分析,为下一步的联合执法提供了可靠“情报”。
“以前靠人执法,效率很低,现在监控能力大大提高了”。此外,该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还可以进行追溯,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可以随时翻看以往的监控记录情况。”
按照城管部门的计划,今年底,南宁市将基本完成系统建成。下一步,治理监控平台还将扩展到北部湾城市群。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王艳群、徐冰
值班总编丨陆冰梅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唐爱春、陈诗圆
南国早报新媒体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早报君推送
编辑